■见习记者 姚 肖
通讯员 李 峰 周岩瀑
“死去他处不放灰,撒在路上任风吹。一生功过己不语,留待后人评是非”。这就是一名省级劳模、省级优秀共产党员对自己将来离世后的要求。一位见证漯河发展,倾心城市建设六十载老人的真挚情怀。更是将毕生精力和一腔热血抛撒在城市的每条道路、每座桥梁、每处排水活。他就是“用笔尖划过漯河的每一寸土地,用脚步拓印过市区每一个角落”的市政管理处82岁的退休市政建设专家——宋金钟。
一辈子干好一件事
宋金钟虽然学历不高,但他通过主动学习和钻研,积极参加各类技术培训班,在工作中不断积累和更新着自己的专业知识,实现了技术水平的快速进步和专研提升。
他博览众知,钻研创新。宋金钟能翻译英文资料,能创新的完成道路、排水、桥涵、路灯照明等工作的测量、设计、制图和施工工作,能在工作中常年如一日的积累数据,善于技术革新,设计了松砂耙、振动式制管机等32项发明,大大提高工作效率,至今仍然大范围推广应用的发明有22项。
他致力实践,建树颇丰。宋金钟参加过多次国家和省级重点工程的测量计算,组织过21个市、县城市规划测量,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财富。1963年调回漯河后,成为漯河市政工程设计和施工技术的带头人,漯河市铁东、铁西、沙北、双龙、自由贸易区的市政工程建设都凝聚着他的心血和汗水。1994年晋升为高级工程师,曾任河南省土木工程学会委员、河南省建筑学会学员、河南省第一届市政工程学会理事、漯河市建筑学会理事,源汇区第二届人民代表。
他不骄不躁,成绩斐然。宋金钟规划设计或负责指导施工的道路、桥涵,共获省、地市及单位奖励42次,其中科技奖励12次。到目前为止他负责设计或施工的道路总长155公里,面积224万平方米,排水220公里,窨井5162座,路灯95公里7187盏,42个单位院内的道路排水。还参与或主持市区6座大桥、5座立交桥、8座小桥、北环路、西环路、东环路、北接线的设计或施工工作。参与撰写了《当代河南城市建设》、《漯河市文史资料》等著作,在国家和省级刊物上发表学术文章16篇。如今82岁的宋金钟仍每天坚持学习,整理资料数据,谦虚谨慎,平易近人,身边的同事亲切地称呼他“市政活字典”、“城建一宝”。
一生坚守信念不放弃
宋金钟在思想上坚定对党的信仰,时时刻刻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工作上始终牢牢树立市政建设这一理想目标,一生执着坚守,默默践行、默默奉献。
由宋金钟研发的多种规划测量网型计算成果全省推广应用,他参与编制的市政定额、河南省标准定额在全国推广学习; 1988年~1989年仅沥青再利用技术单项工程推广就为全省节省22.2万元,铁路立交设计施工为我市节约投资300多万元;他提出的侧窨井施工方案,突破解决了市政建设和安全管理的一大难题,全省推广,延续至今;组织和中科院合作设计污水处理项目,将昔日黑河变成的清河,圆了漯河人几十年的梦想;推广坐标法制图,填补了我市乃至全省的地形资料空白;积累了几十年的测量计算数据,为全省各地市的城市规划和建设,特别是我市建市30年来的城市发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翔实依据、他带领市政人坚持技术革新,使“三大宝(铁锨、架子车、洋镐)”施工队发展成为如今机械化设备齐全的专业队伍……1992年省委组织部给他拍了一个专题纪录片“闪光的足迹”,在全省进行事迹宣传。
为了专心研究技术,为市政建设做出更多贡献,宋金钟三次放弃了走向领导岗位的机会,一直默默无闻的坚守着自己的信念,坚持研究。退休后,他并没有离开市政建设这块他热爱的事业,谢绝了其他单位的高薪聘请,担任了市政工程设计室技术负责人,依然发挥余热,为我市城市建设继续贡献力量,这一干又是20多年。60年倾力市政建设,一生坚持市政施工技术,执着坚守信念不放松,冲着自己既定理想努力不止。
一生清廉磊落不索求
宋金钟在日记里这样写道:“一个人不应担心自己的地位不高贵,而应担心自己的品格不高尚;不应为收入少而感到耻辱,而应为奉献不多而感到羞愧。”
共产党员的党性在宋金钟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历经市市政管理处13任领导班子,工作60年,他从来没有向组织提过任何个人要求。工作中他严谨认真,对设计施工要求严格,做到丝毫不差。作风上他淡泊名利,坚持原则,每次施工单位送来成捆“大团结”,他都严肃地拒绝了。生活中他艰苦朴素,一家几口长期挤在一个只有26平方米的房子里,单位给他七次分房、调房的机会,虽然每次他都具备条件,但是他一次又一次的推掉,让给了同事,他说:“共产党员就应该把方便让给别人,把困难留给自己。”在教育子女方面,他从不给子女走关系,鼓励子女靠自己的能力学习专业技术,儿子学习电力技术后在路灯部门负责维修安装,女儿直到退休还是编外职工,外孙女学习设计专业后在一家设计院靠自己的专业从事设计工作。有人对宋金钟给官不当,外快不拿,好房不住感到困惑不解,然而更多的人敬佩他,从他身上看到了一个优秀共产党员身上的闪光品质。
如今,漯河的发展日新月异,城市建设如火如荼,耄耋之年的宋金钟依然坚持每天总结市政设计和施工技术、整理数据测量手稿、为年轻人提供客观材料支持、参与新建改造工程评估……“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他坚守着自己毕生的信念追求,无私无求地为我们这座城市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全部,他的成就和精神将是我们永远的财富和榜样,支持陪伴着我们这座城市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