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在源汇区问十乡曹店村的街道上,道路两旁的墙面粉刷一新,墙体绘画一幅连着一幅,街心的文化广场上四周竖起的造型别致的展板,图文并茂地讲解了“新二十四孝”的具体含义。文化广场东北角的礼廊、孝亭装饰一新。行走之礼、助人之礼、观赏之礼、仪式之礼……各种礼节的介绍在礼廊应有尽有。7月14日上午,在源汇区深化“全民守礼”行动观摩会上,市文明办、源汇区四大班子、全区乡(镇、街道)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到问十乡曹店村观摩后,对该村浓郁的文明气息赞不绝口。
曹店村浓郁的文明气息只是源汇区实施“文明家园”示范工程以来农村变化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源汇区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以“读经典、守礼仪、尽孝道”为主题,以“整治村容村貌、促进乡风文明”为着力点,以提高农民文明素质、丰富农民精神生活为工作重点,在全区扎实开展“全民守礼”行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美德,在源汇大地催生出了一大批文明村庄,让“全民守礼”真正引领了乡村文明新风尚。
举守礼之旗 建文明家园
“我们村里变化太大了!”当观摩会的参观人员来到源汇区干河陈乡何王庄村时,该村的党支部书记何刚现介绍起来村里的变化滔滔不绝,他指着村里的大柳树休闲广场对大家说,“原来这里是一个废旧的坑塘,里面有很多生活垃圾,臭气熏天,区里自从实施了‘文明家园’示范工程,我们积极响应区里的号召,将废旧的坑塘填满,在这里建了一个以‘全民守礼’为主题的休闲广场,里面安装了很多健身器材,墙的四周全部制作了以‘全民守礼’为主要内容的展板,成为群众休闲的好去处。”
据何刚现介绍,村里不单单新建了休闲广场,为了让文明元素渗透到全村的每个角落,在创建“文明家园”过程中,村里联系市第二实验小学和何王庄小学的师生为村里绘制了20多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漯河精神、“全民守礼”为内容的墙体广告。同时,村里增设排水管道500多米,增设路灯40多盏,粉刷墙壁1万多平方米,种植绿化景观树160余株,使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源汇区空冢郭镇后袁村的变化也不小。年初,后袁村“两委”主动出击,发动广大干群和在外工作人员捐资修路,将村里的主干道硬化,筹建了村文化广场、村“两委”办公大楼、村民基层活动阵地,同时充分利用街道墙面、宣传手册加大“全民守礼”宣传力度,让群众对“全民守礼”耳濡目染,从而提升群众文明素质。
今年以来,源汇区“文明家园”示范工程不断向农村延伸,使农村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真正让农民品尝到了“全民守礼”带来的精神食粮。在实施过程中,源汇区结合乡村实际情况,对“全民守礼”行动重点工作任务进行分解、细化和台账式推进。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定期召集相关部门开碰头会,在人居环境改善工作中打造美丽乡村,形成了区连乡、乡连村的连线连片模式。每个乡镇明确了几个重点村,集中力量、以点带面、示范引领,打造示范圈,从而在全区形成了一个大的示范圈。目前,已培育10个示范村,每个示范村紧紧围绕“全民守礼”这一主题,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二十四孝”为主线,在各村群众集中点,如文化广场、村室、村内主街等,以漫画、标语、喷绘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营造浓厚的“全民守礼”氛围。全区共绘制“宣传文化墙”1000多米,制作各类宣传展板3000多平方米。
扬守礼之风 树文明理念
“漯河市书法第一村,就是我们大庙王村。”源汇区空冢郭镇大庙王村党支部书记王雷鸣谈起村里的书法非常自豪地说。他向观摩会的参观人员介绍,大庙王村近年来发展非常迅速,村里的硬件设施得到了完善,村民也富起来了。大庙王村在追求物质文明的同时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村里成立了农民书法家协会,吸纳会员70多人。自从全区实施“文明家园”示范工程以来,书法协会的会员以“全民守礼”为内容挥毫泼墨,举办书法展览、书法笔会,提高村民对“全民守礼”的认识。同时,村里还经常开展以“文明守礼”为内容的文艺演出、知识竞赛等活动,带动村民共同守礼。
源汇区实施“文明家园”示范工程以来,结合各乡镇实际,以培育阵地、队伍、特色为重点,开展以“建文明家园,享幸福生活”为主题的群众性文化惠民活动。建设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完善了文化广场配套设施,建有形式灵活多样、集中连片形成规模、反映“三大风尚”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的文化墙或文化长廊,组建“圣贤孝礼”文化艺术团。开展了“两城同创”文艺会演、“激情广场大家跳”广场舞大赛等活动。依托“美丽乡村”建设,加大文明村镇、文明集市创建力度,增强农民群众的文明卫生意识,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全区各级文明单位开展了文明单位结对帮扶活动,开展精准扶贫、科技扶贫、文化扶贫、项目扶贫和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下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