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振
近日,两省五地“青年之声”发挥组织联动优势,多方奔走呼吁、积极协调各种资源,全力救助辍学救父的15岁初中女生,得到广大青年一致点赞,唱响了“青年之声”这一“青”字号品牌。
这一次联动救助行动是“青年之声·临颍”互动社交平台开通以来的第一次实战。临颍县一名辍学中学生,一夜间牵动两省五地各级团干部的神经,证明了青年之声互动社交平台在联系青年、组织联动、整合资源、服务青年方面的优越性,而“问、答、办”工作机制为我们解决实际问题指明了方向,使这一次精准救助取得实效,打响“青年之声·临颍”第一枪。
建设“青年之声”,是共青团破解根本问题、实现正本清源的必然要求。现在,团组织和团干部中存在不少问题,其中最根本的问题就是离青年太远,不深入青年,不了解青年,不会和青年交流,难以解决青年的困惑。通过“青年之声”反映青年呼声、回应青年诉求、维护青年权益、服务青年成长,是我们打破这一困局的有益尝试。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考察时说:“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创造历史。青年是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时代的光荣属于青年。”“青年之声·临颍”开通以来,众多青年在“青年之声·临颍”上发声,充分体现了青年对平台的认可和对团组织的信任。有网友评价说:“面对学业、情感、职业选择等多方面的考量,我们难免产生疑惑、彷徨、失落。而‘青年之声’体现了共青团的互联网工作理念,让我们看到了团组织服务青年成长成才的决心,这是众望所归的大好事!”
全面推进“青年之声”建设,是共青团中央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群团组织要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锐意进取、扎实苦干,切实保持和增强党的群团工作和群团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的伟大实践,是共青团中央运用“互联网+”思维,尝试改革转型的一种突破,通过“互联网+”共青团模式,在对青年喜好和需求深度了解和精准把握的基础上,各级联动、集成服务,最终在“道”的层面实现转型升级。
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秦宜智指出,“青年之声”顺应了网络化社会迅猛发展的时代潮流,满足了当代青年渴望平等交流、需要精准服务的群体特征,对团的各项重点工作具有较强的兼容性,具有发展成为共青团工作新品牌的重要基础。要准确把握“青年之声”建设的基本规律和重点要求,按照“布局科学、功能完善、技术优良、运行高效”的原则,着力打造富有时代特色的工作品牌。要构建全团统一的工作格局,按照团中央平台为中枢、省级平台为骨干、地市级平台为节点、基层平台为终端的功能划分,形成总分结合、各司其职、共建共享、互联互通的工作格局。要不断强化平台核心功能,聚焦服务青年成长这一首要功能,把主要精力放在为青年健康成长释疑解惑、想招出力上;做实线下服务这一特色功能,依托团的组织体系,用好“众筹”思维,整合团内外资源,为青年提供就近就便的线下服务;做精思想政治引领这一根本功能,通过对平台海量信息进行大数据分析,找准青年思想意识关键点,提高引导工作针对性。
临颍县团委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团的十七大和中央、省委、市委、县委群团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共青团中央、团省委统一部署,大力推动“青年之声·临颍”建设实现“四个融合”,即将团内各领域、各战线工作与平台全面对接,实现“青年之声”与共青团工作全面融合;围绕搭建团组织资源整合的平台,有效整合放大各项工作资源,实现团内团外资源有效融合;围绕搭建全方位青年需求服务平台,打通服务青年的“最后一公里”,构建线上线下有机统一的共青团服务体系,实现“青年之声”与“青年之家”等团属服务阵地的全面融合;搭建服务联系青年的工作组织平台,以“互联网+”的概念实现机关与基层的全面融合,全力服务临颍县各界青年积极投身“两城一区一基地”建设。
作者系共青团临颍县委副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