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栋明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开展应从寻找问题、扫除误区的角度对症下药,切实解决“如何学、怎么做”的问题。
着力点一: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与践行,解决“内心根源问题”。在党员队伍中,某些党员存在着回避共产主义信仰的倾向,甚至有个别党员信奉封建迷信,一些党员对共产主义缺乏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缺乏信心,精神空虚。不可否认,当今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变化和民主社会主义模式的双重冲击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构成了一定挑战。鉴于此,“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应首先解决“内心根源问题”,即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增强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目标吸引力和理论说服力,并将其始终贯穿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全过程。
着力点二:强化党的意识教育,解决“政治意识”的践行问题。个别党员党的意识淡化,主要表现在“看齐意识不强,不守政治纪律政治规矩,在党不言党、不爱党、不护党、不为党,组织纪律散漫,不按规定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不按时交纳党费,不完成党组织分配的任务,不按党的组织原则办事”等。究其本因,就是一些党员同志的“怀疑心态”、“愤世嫉俗心态”在作祟。在社会迅猛发展的今天,他们动摇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一直不遗余力地进行西化、分化、“和平演变”的疯狂攻势之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面临考验时,他们意志薄弱。说到底,这都是政治意识薄弱的表现。“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必须对症下药,呼唤与重塑党员意识,坚持依法治党就是以党章为党内根本大法,结合《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党内法规的学习与践行,使党员活动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程序化,让自我约束和制度约束、软性约束和硬性约束双管齐下,重塑具有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党员干部队伍。
着力点三:加强党员宗旨观念教育,解决“核心意识”的践行问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群众利益是党的工作的全部核心,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部分党员之所以存在宗旨观念淡薄的问题,主要是“利己主义严重,漠视群众疾苦、与民争利、执法不公、吃拿卡要、假公济私、损害群众利益,在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时临危退缩”等。这是一些党员责任感、使命感出现衰退的表现。“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就是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以增强党员宗旨观念教育为出发点,强化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坚定为民服务的理想信念,践行党员树立群众利益至上的核心意识,摆正党群关系,兼顾各阶层不同群众的利益。
着力点四:弥补党员精神缺钙,解决“看齐意识”问题。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纵深发展及国内国际形势各种变化,党在发展中的历史定位、党面临的执政环境、党所着眼的具体任务都随之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并迎来了新的一系列不同挑战。一些党员存在精神不振的问题,具体表展在“工作消极懈怠,不作为、不会为、不善为,逃避责任,不起先锋模范作用”等。因此,“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就是要着力于增强党员的看齐意识,促进党员“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和“行动上的带头人”,“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向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看齐,向党中央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项决策部署看齐。在任何时候都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坚持以党中央为最高标杆,以中央要求为行动指南,主动向中央看齐,做到层层立标杆、做示范,形成强大的引领力量”。
着力点五:纠正党员不端行为,永葆党的风清气正。一些党员存在违反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不注意个人品德,贪图享受、奢侈浪费等道德行为不端问题,极大地影响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对于一般群众而言,不端行为的界定可能上升不到违法层面,但是“党员姓党,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因此,“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就是要强化党的组织约束力,着力于纠正个别党员的道德不端行为。一方面,健全完善党内的组织纪律制度和作风纪律制度,让党内的各项纠偏实践有法可依;另一方面,强化党内法规纪律的贯彻执行,通过民主评议、批评与自我批评、媒体监督等方式发现问题、改正问题,让“两学一做”与“三严三实”和“群众路线”等党性教育有效衔接起来。
作者单位: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