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教育视窗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6年10月14日 星期

漯河——构筑梦想的地方


■漯河高中 王 昊

独立寒秋,北风瑟瑟,怀里的传单猎猎作响,依稀可见“两城同创意见收集单”的字样。我缩了缩脖子——先前考虑不周,选了这么一个地方,结果递出的宣传单不是大家根本不接,就是看了两眼就丢到垃圾筒。叹息着,我的思绪飘散开来。

龙马呈《图》,神龟献《书》。在古人的想象中,使者带来了上天的旨意,让中华民族扎根在此,繁衍生息。那么我们的先祖艰难跋涉,落脚于此,是否也是冥冥中自有天意呢?

悠扬笛声,伴着九天之上的飞鸟,传颂一段辉煌的岁月。贾湖人脱于鄙陋,他们绝世的旋律凝聚着无与伦比的智慧与创造力。笛声沉寂了下来,却并不意味着文明的终结。终有一天,它将带给世人惊雷般的震撼。

鸟迹代绳的是仓颉,更开先河的是许慎。他利用自己的知识底蕴,凭空创造了字典,从此,世间文章,通乎《说文解字》则文意晓然。从此,后世解字之人,终入环内者也。

冠古绝今的小商桥,自建成的那刻起便成了后世设计桥梁之人无论如何也绕不开的经典。

我生在漯河,长在漯河。小时候,我把自己怎么也走不出去的这个地方看得很大;长大了一些,了解了古今中外,我才明白自己所处之地不过是沧海一粟。但在我拿起笔这一刻,我又觉得围绕它,我要说的话一辈子也说不完。

见证了漯河巨变的,正是一代又一代的漯河人。从静谧的螺湾河到繁华的漯河,一切都在改变,但有些东西从始至终也没有变过。

沙澧河畔唱响《沙澧文明歌》,曾经令人避之不及的河岸焕然一新。不得不承认,人的力量是无穷的。这条两河流将在更大的舞台上焕发光彩。

“从个体生命的迁移到食材的交流运输,从烹调方法的演变到人生命的流转,人和食物的匆匆脚步从来不曾停歇。”漯河将大江南北的吃食聚于一地,点燃了生命的篝火。食品文化节将“民以食为天”发挥到了极致。人们从大江南北来,到大江南北去,但他们携带的食品艺术将永远驻留在此。

有人说,河南人是中国人的娘,不仅因为这里是中原故土,更因为这里古朴淳厚的民风和自然亲切的气息让中华民族焕发光彩。而在漯河,以农为本的观念尤为突出。“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正是有了这个本,才有今日漯河的蓬勃创新。我相信,总有一天,这个小城镇将让世界大吃一惊。

思绪被同伴唤回,他摇晃着手中的摄像机,向我展示刚才一段时间拍摄的成果,我们一起凑过去看:

“漯河对我意味着梦想”。

“漯河是我的家乡,也是我为之奋斗的地方。”

“漯河是很平凡的,却又是非凡的……”

“要时刻提醒自己,这里是我人生启程的地方。也许将来我干不出一番大事业,但要对得起这份恩情。”

“别的地儿无论怎么发达,终究还是自己的家乡最舒坦。”

我正了正嗓子,对着摄像机,无比郑重地说:“对我来说,漯河就是——世界之于我的起点,她将世界的美传达给我,也将自身的美传达给了世界。”

辅导老师:谷亚丽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漯河日报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