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专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6年12月20日 星期

笔端有大义 心中有人民


■王 剑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既是文艺工作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的延续和深化,也是对广大文艺工作者提出的更高更新的要求。

作为一个作家,面对“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的好时代,我们应该怎样回报社会回报人民呢?

一个作家,必须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把人民的冷暖和幸福放在心上。“人民”,一个多么富有温度、富有情感的词汇。自古以来,在大地上,在人世间,看似渺小的他们,才正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我们的文学,当然也应以表现人民、反映人民为主题,以让人民欣赏、为人民喜爱为评判标准,最终经得起人民的检视,才能真正成为艺术的经典。因此,一个作家,要想成为德艺双馨的人民艺术家,其创作源泉必然要来自于脚下的大地,大地上真实而火热的生活。一个有抱负、有追求的作家,应该追随人民的脚步,走出方寸天地,阅尽大千世界,让自己的心永远随着人民的心而跳动。

2016年下半年,我“深扎”的地点是召陵区姬石镇许庄村。这是一个千年古村,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和淳朴的民风民俗。我到村里深入体验三个月,不仅做到了“身入”,也做到了“心入”、“情入”。通过与许庄村群众的密切接触和深入了解,我受到很大触动,对时代和艺术的理解更加全面、准确、深入,创作出了五万多字的文学作品。其中,有随笔《许庄村的前世今生》、散文《三生不改冰霜操》、评论《许慎:文化传承的火炬手》、《许慎生平事迹及著述贡献考略》、现代诗歌《许慎,静坐沙河岸边三首》、旧体诗《许慎文化园感怀十首》、对联《许慎文化园景点楹联十五副》。部分文章在《漯河日报》发表,部分文章受到省教育厅的表彰。

由此可见,只有深入生活,与人民打成一片,才能体会到人民的酸甜苦辣,才能获得最真实、最宝贵的素材,才能创作出闪耀人性光辉、有灵魂、接地气的作品。

一个作家,必须要用工匠精神,雕琢文艺精品。何谓工匠?《诗经》里把对骨器、象牙、玉石的加工,形象地描述为“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说文解字》里记载:“匠,木工也。”《考工记》对“工”的见解,非常精辟:“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今天,作为手工时代的“工匠”,虽然已经退到了生活的幕后,但他们身上所具有的认真、严谨、专注、诚信、敬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却非常值得我们借鉴和发扬。我认为,一个有抱负、有追求的作家,应该具有一种安贫乐道、不急不躁、板凳一坐十年冷的精神,具有一种自加压力、自设难度、坚持把东西做到极致的精神。有了这种孜孜以求、精益求精的精神,好的文艺作品才能打造出来。

文艺精品之所以“精”,就在于其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古往今来,文艺巨制无不是厚积薄发的结晶,文艺魅力无不是内在充实的显现。凡是传世之作、千古名篇,必然是笃定终生、倾注心血的作品。因此,文学创作需要“慢下来”,静静地思考,慢慢地沉淀,需要坚守和发扬“工匠精神”,对作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用心打磨。除此之外,没有捷径可走。我认为,一个有抱负、有追求的作家,必须要远离喧嚣,甘于寂寞,“稳得住心神”;必须要有充足的“打硬仗”、“打艰苦仗”的思想准备;必须要有锲而不舍的韧性、精雕细琢的态度和矢志不渝的奉献精神。只有用一颗纯粹的心对待文艺,文艺才会结出最辉煌的硕果。只有用一颗纯粹的心对待文艺,我们这个社会,才会少一些投机取巧,多一些脚踏实地;少一些急功近利,多一些专注持久;少一些粗制滥造,多一些优品精品。

一个作家,必须要有责任和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里指出,“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任何一个时代的文艺,只有同国家和民族紧紧维系、休戚与共,才能发出振聋发聩的声音。”今天的中国,在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13亿多人民正上演着波澜壮阔的活剧:国家蓬勃发展,家庭酸甜苦辣,百姓欢乐忧伤,这些构成了气象万千的生活景象,充满着感人肺腑的故事,洋溢着激昂跳动的乐章,展现出色彩斑斓的画面。作为一个作家,面对如此火热的生活,我们能把自己关在书斋里,要明白自己肩上的责任,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要有一种担当精神,要“为国家立心、为民族铸魂、为人民立传”、“要把握时代脉搏,承担时代使命,聆听时代声音,勇于回答时代课题”。

漯河是一个年轻而有活力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项指数,在全省直辖市中均居于前列。近年来,全市以“六大攻坚”为重心的深度改革稳步推进,“两城同创”初见成效,各行各业都涌现出了一大批可歌可泣的风云人物。漯河的广大作家,要想在新的时代筑就新的文艺高峰,就应该深入“六大攻坚”的第一现场,从各项改革的生活实践中获得丰厚的创作资源,找到思想的源泉、力量的源泉、快乐的源泉,秉持创新创造的精神,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真正讲好漯河故事,创作出真正反映漯河人民审美追求的,真正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优秀作品,显示出漯河特色、漯河风格、漯河气派,为全市的改革发展提供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动力。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漯河日报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