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梁晓峰
一个品牌,开创一个产业的辉煌;
一家企业,铸就一座城市的荣耀。
30多年,于历史长河中不过弹指一挥;30多年,一棵幼苗悄无声息中成长为参天大树。
时间追溯到1984年。当时的漯河肉联厂(双汇集团前身)四面楚歌:总资产400多万元,累计亏损500多万元,资不抵债,人心涣散……
30多年过去了,如今的双汇集团,发展成为世界最大的猪肉食品企业,在肉制品、生鲜品和生猪养殖三个领域均排名全球第一。
回首企业30多年的发展,万洲国际董事局主席万隆说:“双汇集团是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发展壮大起来的。可以这样说,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双汇的今天!”
改革中起步
1984年,是双汇的改革元年。这一年,作为第一批改革试点企业,漯河肉联厂由河南省下放到漯河市,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民主选举厂长。万隆全票当选,成为双汇发展史上第一个民选厂长。从此企业走上改革、创新、发展之路。
肩负起全体职工的重托,万隆大刀阔斧,接连推出三项改革新举措:
铁腕建章立制。组织人员制订了一套严格的生产规章制度,不分干部职工,违者严惩不贷。
大力度改革用工制度。打破国家干部与临时工的身份界限,只要有能力,就给你提供发展的平台,迅速建立了一套强有力的生产经营指挥系统。
大幅度拉开收入差距。工资多少与所创效益直接挂钩,实行浮动工资制,工资奖金向脏、累、苦岗位倾斜,激励职工多劳多得。
谋大事者必有大勇气,成大事者必有大智慧。在计划经济模式下,生猪实行统购统销政策,生猪价格由国家控制,工厂按国家计划价格收不到生猪,工厂没有猪宰,工人没有活干,企业没有利润,职工工资没有着落。
关键时刻,万隆力排众议,决定在国家规定的生猪收购价基础上上浮2分钱,议价收购,生猪源源不断进入工厂。
一步险棋,使企业因此成为全省肉联厂敢于打破常规、锐意改革的样板。
企业活过来了,发展却没有止步。
紧接着,万隆又走了第二步妙棋,一手抓国内市场,杀猪、宰牛、宰兔、宰鸡、宰羊,多种经营一起上,八大销售公司齐头并进开拓市场。一手抓外贸出口,开发出口产品,产品远销前苏联、东南亚及港澳地区,实现由内销向外贸转型。
就这样,短短几年间,企业从一个包袱企业迅速成长为利税大户,成为全省、全国肉类行业改革的典型。
(下转3版)
开栏的话: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凭着一股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凭着一股滴水穿石的韧劲,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上了强国之路、富民之路。隆重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是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举措,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本报开设《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庆祝改革开放40年》栏目,根据不同时间节点分别推出“变迁”“印记”“人物”“行进”“亲历”系列等,全面反映改革开放40年取得的伟大成就和积累的宝贵经验。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