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张玲玲)今年以来,市救助站紧紧围绕工作职能,按照全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总体要求,不断丰富活动载体,狠抓各项工作落实,形成了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相互融合、共同促进的良好局面。
市救助站以开展“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为契机,锻造务实作风,增强为民服务本领,提升为民服务水平,解决服务对象“急难愁盼”问题,促进救助工作高质量开展,切实维护流浪乞讨及临时陷入困境人员的合法权益。以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为重点,推动干部职工学习培训常态化,做到“周周有培训、天天有收获”。结合救助工作实际制订业务学习计划,涵盖理论学习、政策法规学习、救助管理系统操作、救助服务标准学习、救助难题研讨等,通过每周一次的业务学习进一步规范救助工作流程,提升职工队伍专业化能力和服务水平。从群众需求出发,从本职工作做起,持续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统筹开展全天候街面巡查救助、站内照料服务、寻亲服务、返乡救助等工作,全面提升为民服务水平。
市救助站承担了全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保护责任,是城市环境重要的维护力量。为做好今冬临时遇困人员、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及未成年人的救助保护工作,充分发挥救助机构“兜底线、救急难”的作用,及时与公安、城管、卫生等相关部门协调。加大对重点区域巡查力度,在生活无着人员可能露宿的车站广场、繁华地区、地下通道、在建工地、城乡接合部、桥梁涵洞等地开展细致摸排,提高巡查频率,扩大巡查范围,确保重要地段无一遗漏。对发现的流浪乞讨人员,耐心告知其救助政策,劝导其到救助站接受救助;对坚持不愿接受救助的流浪乞讨人员,现场为他们提供御寒衣物和食品,按照关爱性救助要求,及时护送流浪乞讨残疾人、未成年人、老年人和其他行动不便人员到救助机构、医疗机构接受救助。
与此同时,市救助站始终把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放在重要位置,开通了24小时儿童救助保护热线,为儿童提供心理疏导等关爱服务,并通过部门联动、实地走访、生活安置等方式为困境儿童提供各类保障。去年,市救助站(市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与源汇区大刘镇抬头小学结成帮扶对子,先后开展“关注未成年人、托起明天的太阳”公益助学、未成年人心理教育等活动,呵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