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松根
当前,管好“熊孩子”已经成为许多人的呼声。
教育“熊孩子”,必须让家庭教育回归正确轨道。品德教育是家庭教育的重中之重。现实中,学习成绩是不少人衡量一个孩子好坏的主要标准,学习成了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笔者认为,学习任务应该在学校由教师完成,家长的教育职责在于关注孩子的思想品德,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教给他们做人的道理,确保孩子走正道、适应社会的规则。
教育“熊孩子”,家长必要的惩戒手段不可少。“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一个不知道规矩的孩子是危险的,如若父母放纵其胡为,久则难治。当孩子成为一匹脱缰野马,抑或成为随意生长的灌木丛,父母依旧不加约束不加修剪的话,怕会后悔莫及。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李玫瑾直言:“孩子该打还得打,不然长大后很难改正。”她认为,三四岁的孩子犯浑,最多在地上哭闹打滚,但如果不加教育,十三四岁的孩子犯浑,很容易走极端。
教育“熊孩子”,让“神兽”变成勤劳能干的人。中国传统教育自古崇尚尊老爱幼,尊老在前,爱幼在后。小时候,母亲做好的饭,第一碗先端给家中的长辈,最好的东西也会优先供应给长辈。但现在不少家庭在“一切为了孩子”的口号下做反了,把最好的东西优先给了孩子。孩子对父母的付出熟视无睹。更有不少勤快的父母,为让孩子一心读书,不让孩子做任何力所能及的家务活,结果养出了懒孩子。即使孩子学有所成,毕业后依然是离不开父母照顾的“巨婴”。而那些不学无术又好逸恶劳的人,则会成为“啃老族”。每个人都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生活中大多数人注定是普通的平凡人,一个普通人如果失去了勤奋吃苦、任劳任怨的品性,终将成为好逸恶劳、游手好闲的人,若啃老不成,怕会更加潦倒。
教育“熊孩子”,要让孩子成为懂得感恩的人。许多家长曾经吃过苦,便不愿让孩子吃苦。“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虽然我们不会都成为“人上人”,但要敢于吃苦,能经受住压力和挫折。温室里长不出参天大树。父母和老师要引导孩子具备危机意识,才能让他们敢闯敢干;要放手让孩子经历困难挫折,才能让他们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