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2022年11月23日 星期

生活是最好的教育


■丁丁

我有两个孩子,儿子11岁,女儿快9岁了。尽管有保洁阿姨和智能家用电器的帮忙,但我和许多职场妈妈一样,每天仍然像陀螺一样在厨房、洗衣房和书桌间连轴转,努力在家务、工作和育儿之间寻求平衡。疫情防控期间,保洁阿姨不能进小区,我就忙不过来了。这时,我开始思考是不是可以把家庭其他成员动员起来,共同做家务,除了可以分担我的压力,还有一个最大的好处是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劳动意识和生活能力。

于是我把孩子们叫到一起,表达了一下关于大家一起分担家务的想法。我主要说了两点理由:一是家庭是大家共有的家庭,每个家庭成员都有义务共同处理家庭的事务,为我们的家做出贡献;二是学会家务劳动是未来独立生活的基础,而这些生活技能并不像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简单,需要耐心、细心和统筹规划,很多时候还需要动脑子。

本来以为孩子们会很抗拒我的提议,没想到听完我的发言后,孩子们表示理解和接受,也开始意识到平时妈妈一个人承担家务的辛苦。他们主动开始讨论家务劳动的分工。很快,孩子们商量出了结果:哥哥负责洗衣服、妹妹负责打扫地面、妈妈负责厨房的家务。

“为什么我要负责厨房呢?”我故意问他们。

“因为厨房里有热水、煤气和电,有一定危险性。要是我们去做饭,您还得在一旁盯着,并不能节省时间,而且灶台、洗菜池都太高了,好多东西我们也够不着。所以厨房的任务由妈妈承担最合适。”闺女解释。

“我来洗衣服。您就教我怎么操作洗衣机就好了。”儿子接着说。

“那地板为什么是妞妞负责呢?”

“因为最容易把地板弄脏的就是我的兔兔嘛,总是有草和兔毛掉到地上,所以由我来打扫。”闺女有理有据地说。

就这样,儿子开始每天负责洗衣、晾晒和叠衣,闺女负责扫地和拖地,而我的主要工作区域被限定到了厨房。这样一来,我真的轻松了不少。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孩子们会尝试反思自己做家务的流程,并不断调整和改进。他们也逐渐明白,在具体干活的时候,分工与合作没必要那么泾渭分明,比如,我做饭的时候,闺女时常过来打下手;闺女清扫地面的时候,我和儿子也会帮她整理地面杂物;我们三人经常坐在沙发上一起边看电视边叠衣服;宠物兔的喂养和清洁工作也都是我们共同完成。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还有意外的成长与收获,也解决了一个我过去反复强调但一直不奏效的问题:平时的保洁比打扫重要。孩子们发现,如果每天随手做一点儿家务活,其实每天要干的活并不多。他们开始注意平时的保洁:看过的书及时放回书柜、用过的文具记得放回笔筒、写过的纸若不能重复利用则扔进垃圾桶而不是散落在各个桌面上。

实践出真知。生活真的是最好的教育,生活的道理通过生活实践来教是最有效的,比起亲自实践和自我反省,说教显得苍白无力。


上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