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2年11月23日 星期

预防流行性出血热


流行性出血热(法定乙类传染病),国际上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是一种经鼠传播、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临床上以发热、出血和肾损害为主要特征的急性传染病。该病起病急、进展快,若救治不及时可导致死亡;尤其是姬鼠所携带的汉坦病毒感染,住院患者病死率高达10%以上。该病四季均可发病,我市近年来发病高峰期为每年10月到次年1月。

流行性出血热的传染源

流行性出血热是自然疫源性传染病,野栖的黑线姬鼠和家栖的褐家鼠是主要宿主动物和传染源。汉坦病毒对外界环境抵抗力低,加热及常用含氯消毒剂等可灭活病毒。

流行性出血热是怎么传播的

鼠类感染汉坦病毒后为无症状持续性感染,长期携带病毒、持续性排毒,在鼠尿液、粪便和唾液中均可检出病毒。

人感染的途径主要有以下三种:

1.当含有汉坦病毒的鼠尿液和粪便被搅起漂浮到空气中时,人通过吸入含汉坦病毒的气溶胶而感染;

2.人通过被携带病毒的鼠咬伤,或接触含有病毒的鼠尿液、粪便或鼠窝,再触摸自己的眼睛、鼻子、嘴巴等黏膜而感染;

3.进食被鼠类携带病毒的排泄物所污染的食物,可经口腔或胃肠道黏膜感染。

什么人容易感染流行性出血热

每个人均可感染流行性出血热相关病毒,不同人群发病的情况与接触传染源机会多少有关。男性青壮年农民、牧民和工人发病率较高,病后可获得稳固而持久的免疫力,极少见到二次感染发病。

感染后会有哪些临床表现

人感染汉坦病毒后潜伏期通常为7天~14天,因就诊早晚和治疗措施的不同,临床表现悬殊。典型临床表现具有三大特征,即发热、出血和肾损害,还可表现为头痛、眼眶痛、腰痛和面、颈、上胸部充血潮红,呈酒醉样貌。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三早一就”(早发现、早休息、早治疗和就近治疗)是该病预后好坏的决定因素。

怎么预防流行性出血热

1.灭鼠、防鼠是预防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主要措施。

2.避免与鼠类直接接触或与其排泄物、分泌物接触。处理鼠排泄物、死鼠及清理脏乱杂物和废弃物(如稻草、玉米秸秆等)时必须戴口罩、帽子和手套等。

3.食物或粮食要采取防鼠措施,不吃生冷食物或被鼠类排泄物污染的食物。

4.尽量不在野外食宿。

齐亚辉 赵桂让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