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姚晓晓
实 习 生 彭 琪
在我市农科院花生研究所,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坚持不懈研究花生20年,主持选育漯花系列花生新品种30余个,在利用花生杂交培育高产、抗病、高油、高油酸花生新品种等研究上居全国领先地位。周彦忠是花生研究所所长,2021年荣获河南省乡村振兴劳模出彩“十大领军人物”称号。近日,记者采访了他。
1986年,周彦忠从豫南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农学专业毕业,到市农科院追寻自己儿时做一个受农民朋友欢迎的农业科学家的梦想,一干就是30多年。
2003年,周彦忠带着他的团队开始从事花生育种研究工作。由于我市花生育种研究起步较晚,周彦忠可谓是白手起家,努力填补这方面的空白。
“当时是从零起步,我们手里啥材料都没有。只要是从事花生研究的,我们就给他们写信,征集材料。通过这样的方法,我们征集了80多种材料。”周彦忠说,材料指的就是花生种子。花生育种研究开始的时候,就只有他和一名技术工人。就是靠全国“化缘”来的花生种子,周彦忠开始了漯河的花生育种研究工作。
针对我省外贸花生原料品种产量低、内销品质差的情况,周彦忠组织课题组积极开展高产优质的花生新品种选育,刻苦研究了解不同种类花生品种的性状,选配100多个杂交组合及后代材料。
经过不懈努力,2008年,周彦忠团队培育出第一个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花生品种——“漯花6号”。该品种以其高产、抗病与适应机械化收获的优点荣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并成为省农业部门推荐品种,在全省推广。
周彦忠常说:“作为一名农业科技工作者,我只有根植于群众中,才能迸发出无穷的创新力。”多年来,无论上班还是下班时间,只要有业务,他和团队成员就随叫随到,且经常在种子精选入库或销售旺季时通宵工作。他们结合自身工作特点,把帮助农民科技致富作为重点,开展科普讲座、科技服务咨询和农业科技培训等活动,把农业科技直接送到农民手中,送到田间地头,解决农民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农民的种植水平。
目前,周彦忠带领团队已选育出花生新品种20个。其中,通过国家鉴定(登记)12个、通过河南省审定(登记)8个,创造了我国花生研究的多个之最。目前,漯花6号、漯花4号、漯花4016、漯花1号、漯花4087等推广面积都在500万亩以上。
如今,在周彦忠的带领下,花生研究所已发展至5人,试验田也扩大至30多亩。目前,高油酸花生是周彦忠和团队研究的重点之一。高油酸花生可以延长花生及花生制品的寿命,使食品质量安全性得以大幅度提高。另外,长期食用高油酸花生及花生油,可以有效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预防动脉硬化。
“现在我们的目标就是选育出高油酸的花生品种与含糖量较高、口感更好的鲜食花生品种。”周彦忠说,这也是未来他们课题组需要努力的方向。他希望通过花生品种的改良和更新,把小花生做成大产业,真正让花生变成带领农民致富的“金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