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3年7月25日 星期

无标题


李白性任侠,好游历,“诗与远方”应称得上对李白一生最好的概括了。“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一生好游入名山”,其足迹遍布大江南北、长城内外,而李白众多脍炙人口的诗文正是创作于其游历的途中,其中又有不少名篇是成文在今河南地区。

洛阳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春夜洛城闻笛》

此诗作于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漫漫长夜容易使人变得忧伤,告别白日间尘世的喧嚣,寂静的深夜传来一声声哀婉的折柳曲,勾起了李白绵愁的乡情。

此时李白来到了洛阳,距其离开蜀地“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去追逐他的理想——长安,已有十年之久,而对于一个疲惫的游子来说,家总是能够给他抚慰与力量。

南阳

谁识卧龙客,长吟愁鬓斑。

——《南都行》

此为开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李白从安陆前往长安,经过南阳遂有感而作。全诗共八句,前六句主要描绘了南阳山川形胜和繁华的都市景观,最后两句则是以感怀为主。

李白自比于诸葛亮,同样才华横溢,诸葛亮却可在年轻时得遇明主赏识,终成一番事业,而李白却一遍又一遍地吟唱《梁甫吟》直到两鬓斑白,才终于等到了朝廷的征召,出仕为官,这一年为开元二十八年,李白已年近不惑,距他出蜀交游已有十五年,人生又能有多少十五年呢?上天还会留给他多少时间实现自己的鸿鹄志呢?“谁识卧龙客,长吟愁鬓斑”道出了李白怀才不遇的慨叹。

济源

山高水长,物象万千,非有老笔,清壮何穷。——《上阳台贴》

此乃李白存世唯一书贴。天宝三载(公元744年),李白同高适、杜甫同游王屋山阳台宫,寻访道友司马承祯。至阳台宫后,方知司马承祯已经仙逝,故李白有感而作此帖。

李白素来笃信道教,其字太白,其号“青莲居士”,其称“诗仙”,其诗文也多有寻仙问道之语,他的书法亦同他的诗文一样颇有仙风道骨。

商丘丨虞城

平台为客忧思多,对酒遂作梁园歌。——《梁园吟》

此诗为天宝三载(公元744年)之后,李白在梁、宋之间所作。梁、宋二地距唐朝政治中心长安与洛阳不远,李白一直渴望自己能够再得君王赏识,故不远行,长期徘徊于梁、宋之间。梁园即汉代梁孝王营造的园林,在今商丘。

李白被放还东游,至梁园访古,见旧日何其辉宏的园林,今已破败不堪。睹物思人,李白又不免想到自己仕途的不顺,忧思萦心,那又有什么办法呢?不如对酒当歌!

周口丨淮阳

空馀湛卢剑,赠尔托交亲。——《送侯十一》

此诗为天宝三载(公元744年)之后,李白在陈地所作。李白一生喜好任侠,在扬州时,曾掷金三十万周济友人。在并州时,又搭救因犯法入狱的郭子仪。如果不是为了出仕做官,李白可能就成为了一名侠客。《侠客行》中所谓“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又何尝不是李白对自己的期许呢?

宝剑配英雄,湛卢这样的绝世名剑与李白相得益彰,然而这样一名侠士却要把自己的宝剑赠予他人,这体现了李白自赐金放还后怀才不遇的慨叹与无奈。

平顶山丨汝州、叶县

高松来好月,空谷宜清秋。

溪深古雪在,石断寒泉流。

——《寻高凤石门山中元丹丘》

此诗作于天宝十载(公元751年)。高凤,东汉著名隐士,曾归隐于西唐山,西唐山即石门山,在今叶县西。天宝十载,郁郁不得志的李白,去拜访在石门山隐居的好友元丹丘。在这石门山中,有松月相伴,幽谷寒泉,李白多么想成为同高凤一样的隐士,纵情于山水,委身于道门,不为尘世所扰,与挚友元丹丘一同修道谈玄。

开封丨杞县

劝尔一杯酒,拂尔裘上霜。

尔为我楚舞,吾为尔楚歌。

——《留别于十一兄逖裴十三游塞垣》

此诗当是作于天宝十载(公元751年)。这里的十一、十三并非指人名,而是指排行。古人重宗族,故平辈相称之时往往以姓氏加上排行称呼对方。此时,李白打算从梁地出发北游幽燕,在汴州稍作停留,向于十一、裴十三两位好友告别,倾诉离别之情。

安阳丨滑县

将军发白马,旌节渡黄河。

箫鼓聒川岳,沧溟涌涛波。

——《发白马》

此诗作于天宝十载(公元751年)。白马即白马津,在今河南滑县。唐代黄河出广武山后向东北流,至今山东利津县一带入海,与今河道不同,白马津是当时连接黄河南北的一个重要渡口。

“发白马”是指军队从白马出发,当时唐朝在北方经常与游牧民族作战,李白在北游有燕的途中,正好遇到了唐朝官军从白马津渡河北上支援边境作战,遂有感而作。

郑州丨荥阳、登封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

此诗作于天宝十一载(公元752年)。天宝三载(公元744年),玄宗赐金放还,李白无奈地告别了承载他梦想的地方——长安。天宝十一载,李白受好友岑勋邀请,登颍阳山拜访另一好友元丹丘。

三人登高燕饮,把酒放歌,也许正是在酒酣耳热之际,李白回忆起自己“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理想与青春,不禁放声高呼“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们不妨跟随李白的笔端,出去走走看看,游山玩水,访古探幽,真切地感受中原厚重的历史文化氛围与自然风光。

据顶端新闻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