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3年11月3日 星期

食品安全的十个谣言(下)


谣言六:瓶装水放汽车后备厢里会变毒水

真相:目前瓶装水基本采用聚酯(PET)瓶,合格的食品级聚酯瓶化学性质较稳定,且其中增塑剂等化学物质在60℃以下往饮用水中的迁移量极少,所以在50℃至60℃的温度下不用担心瓶装水的安全问题。

谣言七:检测出含有甲醛的蘑菇是用甲醛泡过的

真相:自然界本身存在微量的甲醛,特别是一些果蔬,采摘后仍在呼吸,在密封的条件下就会产生化合物甲醛,从而被检测出来。这种化合物甲醛与家装材料、服装面料上的游离甲醛不同,不具有致癌性。在烹饪过程中,这些微量的“天然甲醛”会挥发殆尽。

谣言八:经常吃海产品肯定不会缺碘,买盐一定要买无碘盐

真相:我国对一般人群每天的碘推荐摄入量为120微克,而我们每天从饮水和食物中摄入的碘量是远远不足的。除非每天吃足够量的海带、紫菜等富碘海产品,否则还是需要吃碘盐。

谣言九:蓝莓可以抑制癌细胞,延缓衰老

真相:以蓝莓和越橘为原料的保健食品被国家监管部门认定的主要保健功能是缓解视疲劳、改善视力、增强免疫力等。过度宣传蓝莓能抗癌、延缓衰老等,缺乏医学依据。

谣言十:顶上有黄色花朵的黄瓜使用了避孕药

真相:顶花黄瓜是种植户在黄瓜开花前一两天,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也被称为植物激素)来提高坐果率,增加产量。避孕药是动物激素,与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作用方式完全不同,不可能对黄瓜有生理调节作用。我国对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与管理有明确规定,只要用量适宜,基本不存在安全隐患。市疾控中心健康宣教科提供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