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两会专页
本版新闻列表
 
2016年2月26日 星期

奋力拼搏硕果累累 砥砺前行再创辉煌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2015年的成绩单

全市生产总值

992.9亿元

增长9%

居全省第6位

工业增加值

居全省第4位

641.4亿元

增长10.1%

固定资产投资

908.5亿元

增长17.5%

居全省第6位

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

501.7亿元

比年初增长19.7%

创历史最高水平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437.4亿元

增长13.2%

居全省第2位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68.3亿元

增长10.3%

城乡居民人均

可支配收入

17626元

增长9.9%

发展水平 实现新提升

食品、化工等主导产业提质增效,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2883亿元,增长10.2%;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42亿元,增长33.5%。

第三产业发展加快,实现增加值261.5亿元,增长10.8%。这是自2008年以来首次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电子商务蓬勃发展,全市各类电商企业超千家。

发展动能 不断增强

市、县政府机构改革顺利完成,商事制度改革全面深化,市场主体总量达到7.8万户,居全省第一位。

设立了产业发展基金和企业信贷周转基金,争取债券资金24.1亿元。民生银行、郑州银行等4家股份制金融机构入驻开业。

双建管桩、利通液压等5家中小企业在“新三板”成功挂牌。开放招商成果丰硕,全市新签约投资超亿元项目181个;成功举办了第十三届中国(漯河)食品博览会;河南进口肉类指定口岸漯河查验区建成运营,智能物联港保税仓开工建设。

155个市定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89亿元,61个项目竣工投运;34个省定重点项目投资完成率达到122%,居全省前列。

农业基础 地位更加 巩固

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82.6万吨,实现了“十二连增”。临颍颍西、郾城西大坡30万亩示范方和舞阳泥河洼16万亩示范方成为全省样本、全国先进。

新培育省级农业产业化集群4个、都市生态农业示范园区5个,新增生态规模养殖场22个,新增蔬菜种植面积2.7万亩,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70个、家庭农场80个。夏、秋两季秸秆实现全面禁烧。

全市土地流转面积达到135万亩,占家庭承包经营总面积的58.5%。

现代农业集约经营、规模经营水平明显提升,生态农业、生态畜牧业发展和生态林业建设走在全省前列,省政府两次在我市召开现场会。

人居环境 明显改善

市区150个城建项目完成投资231亿元。

全面编制完成41项城市专项规划,我市被批准为全省第一个城市设计试点市。

黄山路、汉江路、嵩山南路等城市断头路成功打通,解放路沙河大桥主桥建成,太白山路沙河桥、澧河桥和道路贯通工程加快推进,龙江路升级改造全线开工建设,城市老居民区一万多户安全饮水问题全部解决,百座街头游园全部建成。

“两城同创”工作成效明显,通过卫生城市国家级初审和文明城市国家级首次检查。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力度大、效果好,多数村庄卫生状况发生显著变化。

社会大局 和谐稳定

省定10项民生工程、市定15件民生实事全面完成。

就业再就业工作成效明显,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全市建成投用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15个、农村幸福院436个。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建成投用。

新建110个“留守儿童之家”。全市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81所,建成了4所中小学;市五高设立南校区初中部,市实验中学和市八中合并,市实验小学和西城区新建小学合并。

市中心医院西城区分院已经建成,市二院、市六院病房大楼主体工程完工。全市所有乡(镇)卫生院都设立了大中医堂。

文化、旅游、体育事业加快发展,成功举办了第三届许慎文化国际研讨会,我市成为全国首家“中国汉字文化名城”。生态环境建设持续加强,国土管理水平明显提升。

统计、人防、气象、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外事侨务、民族宗教、史志档案等工作取得新成效;老龄、妇女、儿童、残疾人、慈善、红十字等事业得到新发展;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公民道德水平和文明程度实现新提升。

辉煌“十二五”

综合经济实力显著提升

全市生产总值达到 近千亿元

是“十一五”末的1.5倍;人均生产总值由“十一五”末的2.7万元提高到3.8万元;财政总收入突破12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过68亿元,分别是“十一五”末的2.2倍和2.6倍;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34.7亿元,比“十一五”末增加18.8亿元;县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平均超过6亿元。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6.3%,比“十一五”末提高7个百分点。骨干企业群体快速壮大,一大批中小企业茁壮成长,产业集聚效应日益凸显,商务中心区和特色商业区建设成效明显;千亿食品产业集群成为全省重点产业集群,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进入全省“十强”,临颍县产业集聚区升格为省级经济开发区。

发展动力后劲显著增强

3400亿元

固定资产投资

累计达到

实际利用外资34亿美元、利用省外资金833亿元,均是“十一五”期间的3.1倍。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3400亿元,是“十一五”期间的2.6倍。取消、下放479项行政审批事项。双汇集团成功并购美国史密斯菲尔德公司,成为全球最大的肉制品加工企业。建成全省首家国家肉及肉制品检测重点实验室,新培育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3家,新增省级创新型企业15家,新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1个。专利申请量达到3690件,是“十一五”时期的2.5倍。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新突破,沙颍河复航工程漯河至周口段即将建成、漯河至平顶山段已开工建设,107国道和省道七蚁线、时南线、逍白线、常付线漯河段改建工程全面完成,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5249公里,公路密度居全省前列。

“三农”发展水平显著提高

64.2亿元

全市累计投入和发放各类涉农资金

成功申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新建高标准粮田106.5万亩。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2841个、家庭农场376家。全市综合农业机械化水平达到85.8%,高于全省平均水平8个百分点。新建、改造农村公路1263公里,新解决98.2万人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改造农村危房3.2万户。实现11.5万农村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完成了117个贫困村整村推进任务。

城镇面貌得到显著改观

47.5%

全市城镇化率

达到

比“十一五”末提高8.3个百分点。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完成,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实现全覆盖。市区建成区由60平方公里扩大到7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由60万人增加到72万人。新建改造了124条道路、7座沙澧河大桥和一批供气、供热、供水、排水、环卫等设施,市区背街小巷改造全面完成、老旧小区全部整治、旱厕全面消除,全市污水日处理能力达到40万吨,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8%以上。城市旧城区、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稳步推进。城市绿化覆盖率39.7%、绿地率33.7%,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1.6平方米。城区框架拉大、功能不断完善、形象大幅提升。乡镇建设力度加大, 4个乡镇进入全省百强。

人民生活有了显著改善

461亿元

全市各级财政累计用于民生支出

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3.6%。城镇新增就业29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新增18.5万人。社会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最高支付限额全面提高。新农合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农民参合率达到99%。城市低保标准、农村低保标准、农村“五保”集中供养标准和“十一五”末相比,分别提高157%、120%和70%。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社会救助体系和社会福利体系进一步完善。新建各类保障性住房7.8万套,为7.3万户低收入家庭圆了安居梦;发放住房公积金贷款32亿元,帮助4.6万户职工改善了居住条件。新建214所幼儿园、12所中小学,普通高考本科上线人数连年保持万人以上,职业教育活力不断增强,高等教育质量持续提升。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许慎文化、贾湖文化、舞阳农民画、“幸福漯河”系列群众文化活动等品牌进一步打响,城市展示馆和市图书馆、博物馆、群艺馆即将建成投用,“市民之家”和青少年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项目已开工建设。

展望“十三五”

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深化六项重大攻坚任务为统揽,着力“四化”同步科学发展,着力壮大总量增强实力,着力优化结构转型升级,着力深化改革强化动力,着力改善民生促进和谐,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推动富民强市加快发展,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努力在新一轮改革发展大潮中继续走在全省前列。

主要预期目标

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生产总值、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综合经济实力跻身全省第一方阵;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漯河全面展现;城市品质、全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持续提升,努力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各方面体制机制更加完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打造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的特色亮点,使漯河在全省大格局中的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升。

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新突破

五大任务

1●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着力抓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加快建设最具竞争力的中国食品名城、全省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和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区域性现代商贸物流中心、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

构建城乡统筹发展新格局

2●加快中心城市、县城、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持续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推进城市组团发展,建设市区与临颍、舞阳的快速通道。抓好县城建设扩容提质,培育一批特色小城镇,打造一批美丽宜居乡村。

●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资源配置合理化、产业发展融合化。

建设生态宜居美丽新家园

3●依托沙澧河持续开发,大力加强生态水系建设,打造中原水城。以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为载体,打造生态绿城。

●推动低碳循环发展,积极发展新能源产业。

●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推进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实现城镇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全覆盖。

全面激发经济发展新活力

4●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加强与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深度对接和战略合作。

●围绕主导产业,瞄准重点区域,实施精准招商。坚持办好中国(漯河)食品博览会。

●加快开放平台建设,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

努力实现民生质量新提升

5●持续加大民生投入,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2017年,舞阳县摘掉省级扶贫县帽子,其他贫困人口实现精准脱贫。

●完善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提高城乡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推进健康城市建设。

●创新社会治理方式,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2016年的任务

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9%

生产总值增长8%以上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5%左右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左右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

节能减排、环境改善等约束性指标完成省下达任务

突出转型升级,着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做大做强工业。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培育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加快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提升发展食品产业。支持盐化工业精深开发,引导造纸、冶金、纺织、制革制鞋等传统产业加快技术改造。壮大骨干企业群体。全面完成“工业1351工程”目标任务,培育年销售收入超5亿元、税收超千万元的龙头企业30家,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0家。加快企业上市步伐,大力扶持小微企业。加大危困企业帮扶力度。对产品有市场、发展有潜力而一时存在困难的企业,积极施策帮助。

强化载体建设。打造千亿食品产业集群和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盐化工、装备制造4个百亿级特色产业集群;在服务业“两区”建设上,市商务中心区重点提升区域综合服务功能,推动金融服务、设计研发、企业总部、区域结算中心等加快集聚;各县区特色商业区要突出特色化、差异化发展,尽快打造特色和亮点。

加快服务业发展。大力发展现代物流和商贸流通业,持续打造食品冷链、粮食及农产品、家电、汽车及零配件等物流品牌,积极发展电子商务等新兴服务业,提升发展文化旅游等高成长性服务业,推广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互联网等新技术。

推动房地产业健康发展。认真落实去年市政府出台的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有关政策措施,以去库存、促消费为重点,建立购租并举的住房制度,扩大“公转商”规模,努力提高棚改货币化安置率。积极发展住房租赁市场。鼓励企业利用存量房发展养老产业等,开展多元化经营。

突出项目支撑,着力扩大有效投资

重点安排建设项目390个,年度计划完成投资700亿元以上,带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000亿元。

狠抓重点项目建设。今年,安排市定重点项目155个,年度计划完成投资400亿元以上,计划新开工重点项目80个以上、竣工60个以上。

破解投资瓶颈制约。积极推进社会资本通过PPP模式参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性项目资金。发挥好产业基金的作用,对重点项目进行扶持。落实重点项目用地分类保障制度。

加强项目谋划储备。围绕壮大支柱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完善基础设施、加快民生改善等重点工作,结合“十三五”规划编制,谋划储备一批重大项目,增强投资后续支撑能力。

突出开放招商,着力增强发展活力

提高招商实效。创新招商方式,深化产业招商,加强驻地招商,提升园区招商,推进以商招商。认真办好第十四届中国(漯河)食品博览会。完善招商责任推进机制,深入开展签约项目专项督察,确保项目落得下、建得快、发展好。

拓宽开放领域。进一步扩大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等领域开放。抢抓“一带一路”战略机遇,找准对接点,深化战略合作,大力培育出口龙头企业,支持优势企业和产品走出去。

优化开放环境。充分发挥河南进口肉类指定口岸漯河查验区的作用,完善肉类口岸功能。积极推进漯河海关申报工作,启动电子口岸建设。

突出固本强基,着力发展现代农业

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实行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新建高标准粮田10万亩。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农业、高效农业、绿色农业和品牌农业,推动农业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营销。

提升综合服务水平。落实农业“三项补贴”改革,健全农业公共服务和社会化服务体系。总结临颍县“土地银行”的经验,适时在全市推广。

突出城乡统筹,着力推进新型城镇化

加快中心城市建设。今年,安排城建项目174个,力争完成投资236亿元。实施一批路桥工程,打通一批断头路,推进龙江生态城、五里庙城市综合体等节点街区建设,抓好园林绿化建设、城区次干道整修、市场改造等惠民工程。加快建设沙北热电厂。稳步推进城市旧城区、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深入推进“两城同创”,力争早日实现创建目标。

抓好县城、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加大临颍、舞阳两个县城建设管理力度。重点抓好10个卫星镇建设,推进10个中心镇的镇容镇貌综合整治。分类推进新农村建设,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加快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突出改革创新,着力释放发展动能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深化政府职能转变,稳妥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快组建漯河农商行,积极引进新的金融机构入驻我市。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深入推进教育、文化、社保等领域改革,确保取得新成效。

深化科技创新。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加快企业研发中心建设。支持产业集聚区、服务业“两区”和专业园区建设研发创新平台。加强创新队伍建设。发挥“互联网+”的创新引擎作用,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突出环境保护,着力加强生态建设

强化污染防治。坚持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抓好大气污染治理,加强水污染防治,加强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加快建设沙北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开工建设马沟污水处理厂。

推行资源节约循环利用。推进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循环经济发展。全面实行城乡生活垃圾、餐厨垃圾、医疗垃圾的集中处理。培育低碳产业,倡导低碳消费方式。

完善生态绿化系统。提升城市绿化水平。

突出民生改善,着力增进人民群众福祉

打好脱贫攻坚战。贯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全年完成贫困村整村推进40个,实现3.4万农村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抓好就业创业和居民增收。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全年城镇新增就业3.5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新增2.5万人。持续增加城镇中低收入者收入,多渠道增加农民经营性、工资性和财产性收入。

切实加强社会保障工作。深化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提高大病保险人均筹资水平和支付比例。完善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残疾人等兜底性制度,深入开展社会救助,加快建设市养老产业综合服务园。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人关爱服务体系。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优先发展教育。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市区建成4所中小学,高中教育质量继续保持全省领先;职业教育特色更加凸显,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办学。加强文化建设。广泛宣传“崇文尚德、务本图强”新的漯河精神,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性文化体育活动中心建设,建成城市展示馆和市图书馆、群艺馆、博物馆,抓紧推进“市民之家”、青少年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项目建设。完善健康服务体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抓好城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和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健全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重大疾病防控体系。全面落实放开“两孩”政策。

创新社会治理。健全社会治安立体防控体系,做好信访维稳工作,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防范和化解各类风险隐患,最大限度地维护群众利益、维护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

文/本报记者 熊勇力 张军亚 本版设计:柏淑华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漯河日报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