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教育视窗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16年3月11日 星期

“文”字当头梦生花
——记漯河四高语文教师李运生

■文/图 见习记者 李文姣

连续十四年参加河南省高考语文评卷,连续八年担任河南省高考语文阅卷作文小组组长,研究生毕业论文《主体性作文教学》在2013年被推荐为全国优秀硕士毕业论文……这些在外人看来很厉害的经历其实都是李运生教学生涯中很寻常的事。他不仅是老师,还是河南省写作学会理事。教学之余,他在报刊上发表过多篇文章,并在写作实践中不断探索。

扎根校园 梦想起航

毕业之后的李运生没多久就走上了三尺讲台。初到漯河四高,他就被校园里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吸引。李运生说,这个环境让他有了“得天下英才而教之”的自豪,学校严谨的治学氛围和优异的教学成绩每天都影响着他。这些都坚定了他扎根教坛的信念。

从2000年开始,李运生长期带高三毕业班。借学校打造书香校园的东风,李运生也开始了新的征程。课上45分钟的教学,他在课下做了450分钟的准备——李运生为了苦练内功,付出了百倍的努力。他将自己上课时间与同组老师上课时间错开,不断听其他老教师的课,博采众长,充实自己。为了能够在教学上形成自己的特色,他要求自己不做“教参的搬运工”,不做“知识的复印机”,讲课不能仅仅看课本、念教案,讲给学生的知识,自己必须从内心领会、吃透,再用自己的方式传给学生。

多年的教学经验让李运生对高考的命题方向非常敏感。为训练学生的写作语言,2004年春节,他带领学生苦练对联,当年的高考,多年不见的对联题出现;受学校委托,他命制了高考作文模拟试题“中国崛起”和“道德教育”,又与后来的高考作文题“中国崛起”和“修船工补漏”不谋而合。

学习不止 梦想萌芽

有付出就有收获。因为在语文作文教学方面成绩比较突出,从2001年起,学校便推荐李运生参加省高考语文评卷,年年如此,如今已有十四年。他在2008年被省招生办聘请为省高考语文评卷作文小组组长,且一聘就是八年。李运生在教育部全国继续教育网专门开设博客,每天坚持写教学日记,记录教学心得,及时将工作经历转换为经验、方法,让更多的同行受益。十多年来,丰富的高考评卷经验,扎实的高三教学经验,成熟老到的写作经验,使他在高考语文尤其是作文教学上形成了独特的见解,在学校甚至全市高考作文备考上都有一定的发言权。

2007年,教学多年的李运生不甘心原地踏步的生活,参加了全国教育硕士招生考试,顺利成为河南大学研究生。十多年来,受学校委托,他多次为校内外师生做作文专题报告。他的论文《考场作文重七“T”》、《写作材料备考五步曲》等被《中学语文园地》等杂志发表,他参与主编的《第一方案·语文早读》被长江出版社出版。

五“文”并承 梦想生花

在语文教学和作文备考上小有成就的李运生,有自己的语文教学梦:“文”字当头,五“文”并承——热爱文字、欣赏文学、写作文章、传承文化、传播文明。多年来,他这样探索着、实践着、身体力行着。

因为热衷汉字研究,李运生参加了“漯河市许慎文化研究小组”,并在许慎大讲堂授课,其间还参与编写了《许慎与说文》、《汉字密码》等著作。因为对文学情有独钟,他在《漯河日报》发表了《受降亭下鸟语喧》等多篇文章;因为对文化胸怀使命、对文明心怀敬畏,他多次应邀参加弘扬本土文化、钩沉郾漯文明的活动。喜爱并研究文字、研究并写作文章、热爱并涉足文学、浸润并传承文化、实践并传播文明,成了他语文教学的特色。他的语文课堂,兼顾学生当前学习与长远发展,糅合阅读与写作,融汇文学与文化,渗透汉字知识,传承文明,妙语横生,学生在他的课堂上流连忘返,毕业后更是经年难忘。

丰富的高考作文评卷经验、长年在高三一线的作文教学实践、扎实过硬的文章写作基本功使李运生在作文教学方面独领风骚。他梦想中的教育之花已逐渐怒放,开放在他的教学生涯中,引领他在语文教学道路上走得更加豪迈、自信。


下一篇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漯河日报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