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梁 煜
当今社会,各类突发事件频繁发生,为增强全民急诊急救意识,在突发事件来临时做好自救、互救,减少伤害事件的发生,漯河市三院(市妇幼保健院)志愿者服务队坚持“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关注热点、焦点,进商场、进社区、进单位,志愿开展各种急诊急救知识培训,切实提高全民急诊急救能力。
关注热点,进商场。针对商场内电梯伤人事件的频繁发生,从3月初开始,医院主动同市区多家商场联系,组织青年志愿者到市区辽河路丹尼斯、东外滩丹尼斯等商场就电梯危险事件发生后的应急处置、心肺复苏技能及如何正确拨打“120”急救电话等急诊急救知识进行了培训。每次开展培训活动,医院急诊科护士长均亲自带队,并抽调精英急救医护骨干,采用模拟人现场演练的形式,更直观地将急救知识进行培训。针对“心肺复苏黄金5分钟”的抢救重点,更是做到细致入微的讲解及传授,比如怎样做好心脏按压、按压点的位置确定、人工呼吸与心脏按压次数的配合要点等,都通过模拟人手把手进行传授。同时,在培训现场,医院还印制了包含“电梯危险事件救命8条常识”、急诊医学小常识、如何快速正确拨打“120”急救电话等内容的宣传彩页,以利于商场内员工的更快理解和掌握。在此项培训中,先后参加受训的商场员工达600余名,在培训结束后医院又对商场员工进行了健康体检及个人健康宣传教育。
关注公众,进客运办和公交集团。2月26日,为提高我市驾驶员应对突发事件的急救能力,掌握正确的急救处置知识,市三院组织志愿者服务队,对市客运办职工100余人进行了急救知识普及。3月3日至4日,又到市公交集团对全市驾驶员进行培训。这次专项培训,重点是如何应对在行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突发情况,如乘客摔伤、发病等情况,如何进行正确判断和处置,以及如何开展心肺复苏、创伤急救等,以便在突发事件来临时,第一时间为乘客提供救助,避免错过救援时机。在这项培训中,共培训全市公交驾驶员达300人。
关注民生,走街道,进社区。身体受到意外创伤怎么处理?身边有人突然晕倒了该怎么施救?针对这些民众关心的、常用的急救常识,市三院院多次走进红枫广场、黄河广场、昆仑社区、海河小区等,开展“急救知识普及进社区”活动,为居民介绍简单实用的应急救护方法,向社区居民强调掌握应急救护知识的重要意义,并为大家传授了心肺复苏、突发意外事件处置的专业知识。同时又通过情景剧、现场互动提问等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让大家轻松学会如何应对在工作、生活中遇到如烧伤、手外伤大出血、突然晕倒、骨折、儿童吞食异物等突发事件的处理要领及常识。
关注农忙,温暖农民心。农忙季节,也是农民朋友意外伤害高发的季节,有不少农民朋友因为不懂得意外伤害急救知识而最终截肢或截指,落下了终身残疾。为了让广大农民朋友学习更多的急救知识,医院志愿者不顾路途遥远,深入田间地头,向农民朋友讲解如何防止意外伤害,如受到意外伤害后如何进行自救、如何压迫止血、如何保护肢体、如何向医务人员求救等,通过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讲解,极大提高了农民朋友的急救能力,有效减少了意外伤害事件的发生。
关爱学生,深入学校。2015年,市三院志愿者服务队分别在漯河小学和阳光雨露幼儿园门前进行“用知识守护生命”急救知识普及。现场为学生和家长发放了医院自制的健康教育手册和急救知识宣传彩页,让师生和家长了解更多的健康知识。此外,医护人员还为师生举行了急救演练,教给师生遇到突发情况时如何找准位置,如何操作,如何第一时间自救和互救。
一场场急诊急救知识的普及、一本本宣传册的发放、一次次深入浅出的讲解……市三院志愿者服务队的成员,不分寒暑,旨在增强全民的灾难防范意识,掌握意外发生后的自救、互救技能,提升全民应对突发重大应急事件处置能力。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构建健康、安全、和谐的漯河努力奉献!
据了解,下一步市三院还将进一步加大全民健康知识普及的范围,让更多的人掌握现场急救的基本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