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报记者 张俊霞
图/本报记者 胡鸿丽
3月23日,20多名爱心人士身着“善行漯河 志愿先行”志愿者服,先是从四面八方汇集到漯河二高,再启程到召陵区老窝镇庙王小学,为那里的孩子送去了高品质的音乐课堂。当天,市文明办有关负责人正式授予漯河二高农村音乐教育志愿服务队队旗,标志着该校农村音乐教育志愿服务活动正式启动。
在漯河二高声乐教师赵庆九的带领下,9名不同专业的音乐教师分别与庙王小学的七个音乐班结成了帮教队子。电子琴、古筝……手抚崭新的乐器,跟着老师的示范,孩子们用稚嫩的双手奏响着一个个音符。赵庆久对记者说:“农村孩子并不缺乏音乐天赋,缺的是音乐教育。希望通过我们的志愿行动,让庙王小学的孩子们真正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学习和掌握一定的音乐知识和技能。”
庙王小学在老窝镇是规模较大的学校,在校生有1000余名。该校校长王艳华告诉记者,长期以来,学校由于缺乏音乐教师,音乐教学一直不能有效开展。去年,学校通过有关部门争取到少年宫项目,购置了价值20万元的乐器,具备了音乐教学的基本条件。然而,由于招聘不到音乐教师,特别是高水平的音乐教师,他们的音乐教学仍不能及时开展。得知庙王小学的情况后,在市文明办有关负责人的组织协调下,特别是在漯河二高教师赵庆九的鼎力支持下,漯河二高成立了志愿服务队,每周为孩子们上一个半小时音乐课,同时帮助该校培训音乐教师。
参与这项志愿服务活动的还有漯河顺风车公益团队,他们免费负责接送往来支教的老师们。顺风车团队成员张海奎和王宁表示,服务农村孩子,服务社会,他们作为志愿者感到特别有价值。据悉,本次对庙王小学的音乐教育志愿服务行动,计划持续一年。
市文明办副主任孙海武介绍,目前,在我市广大农村,由于缺乏专业教师,音乐、美术等艺术课难以开展,距国家要求的素质教育目标还有一定的距离,希望更多有艺术特长的志愿者和各类公益团体关注农村教育,通过志愿服务推动农村学生素质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