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前,8个月大的小宝因为仅表现为精神反应差、呕吐,不哭闹,在当地辗转数家医院按胃肠炎治疗两天,病情不见好转,于深夜急诊医院。经值班医生详细询问病史和体检后,发现小宝腹部有一个包块,紧急查彩超提示是肠套叠。医生立刻为小宝进行手术治疗,通过肠套叠手法复位,成功保住了肠管。
专家说,肠套叠95%为原发性,多为两岁以内的婴幼儿,病因迄今尚未完全清楚。多发于气温变化较大的季节,如春季,可能与该季节上呼吸道和淋巴结病毒感染较多有关。约5%的患者为继发性,多为3岁及以上者,多继发于肠息肉、梅克尔憩室、肠囊肿、肠壁炎性增生、肠肿瘤等病变导致的肠蠕动改变。
肠套叠典型的临床表现是阵发性哭闹(腹痛)、血便、腹部包块(像腊肠一样)。但由于孩子个体疼痛耐受性有差异,发生肠套叠时,临床表现可能不尽相同。有一部分孩子仅表现为呕吐或嗜睡、精神反应差,很容易被家长当成消化不良或没有休息好而没有就医治疗,有些孩子就医了却不配合查体,医生摸不到腹部包块,导致病情贻误。
当然,在医院,有经验的医生会建议进行腹部超声检查以明确诊断。
如果孩子患了肠套叠,该怎么治疗呢?专家介绍,如果发病时间短(不足48小时),孩子精神反应好、腹部平软,首选空气灌肠治疗,90%以上都可使套叠肠管成功复位,使宝宝免受开腹手术之苦。反之,如果孩子精神反应差、腹胀、发病时间长(超过48小时)、出现大量便血或空气灌肠未成功,则建议及时做手术。
杨振东 黄 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