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楼市金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16年6月6日 星期

暑期将至 学区房再引热议


■本报记者 张丽霞

暑期将至,孩子们紧绷了几个月的神经终于可以暂时放松了。不过,对于将要入小学、升初中的孩子家长来说,则是神经紧绷的时候。

新的一学年,市区的片区划分有没有变动和新增?学校的师资力量有哪些新的动向?这都是牵动家长神经的大问题。

招生片区划分 请以官方为准

半月前,一则《市区各学校招生片区范围及辖区所属楼盘》的坊间版本在朋友圈和网络上流传开来,很多市民争相转载并信以为真。据了解,这是某网站整理发布的,可信度有待确认。在此,记者提醒各位家长,请以官方发布的划分依据为准,切勿因此而影响了孩子就读入学的时机。

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市各区域中学招生区域已经划定。同时,流动人口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就读政策也已确定。记者在此提醒各位家长:我市各区小学的报名时间有别,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各学校的具体要求,及时关注各学校张贴的招生简章。

市民热切盼望教育资源均衡

家住会展中心区域的陈先生最近犯了难,他在电话中咨询记者:“我住的这个小区到底有没有划分片区?当初买房子想着这里这么多楼盘,入住率这么高,上学肯定不成问题。没想到孩子一天天长大,却发现这里没有小学可以上,也没有明确的片区划分!谁也想不到啊,当初买房就是冲着这儿离漯河小学、郾城实验小学都不远,小区环境也好,老人接送孩子能方便些。现在才知道住在这儿竟然没有片区学校!”和他一样感同身受的是记者的一位同事,她说:“整个会展中心区域近10个新建小区,都是全市比较高档的社区,配套不够完善不说,作为家庭最重要的孩子上学问题,真难啊!如果规划建设有相应的学校,那么这个区域入住率会直线上升的。”

的确,这些年,高楼拔地而起,城市框架在逐步拉大,可与之相匹配的教育资源等配套却严重滞后。学区房热销的背后,更多是家长的无奈选择。

新区要发展 教育要先行

在本刊《我们聊房吧》官方讨论群中,近几日,群友就这一问题抛出了很多论点。有人认为,学校就应该建在市中心;也有网友建议:学校建在市中心不可取:首先市中心车水马龙一来容易拥堵,二来嘈杂的环境不利于孩子的静心,再者安全隐患也格外突出。更多的网友则在讨论中表示,希望政府能够均衡师资力量,多建分校,尤其是在新区多建重点学校的分校。虽然今年召陵区和西城都陆续建设了新学校,但还有不少区域面临着教育资源的空白,严重影响了整个市区孩子均衡接受教育的机会。

的确,随着这些年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漯河宜居的魅力也吸引了更多的本土年轻人回乡奋斗,同时也吸引着周边地市的人群融入漯河。于是,高楼拔地而起,商业日渐兴荣,城市熙熙攘攘。不过,与之相应的配套建设却一直较为滞后,原来的学校依然固守划定的片区,但片区内的生源早已成倍增长。而城区外围的新住宅却是只见楼盘,鲜有孩子的朗朗书声。

如今学区房热销折射出的恰恰是我们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衡问题。作为房产行业的新闻从业者,我们希望的不是个别学区房的热销,而是希望无论孩子们住在哪个小区,都能够自由享受义务教育带来的幸福感。

本报房地产新闻部将继续关注这一话题,也欢迎读者和网友登录《我们聊房吧》QQ群展开讨论。


下一篇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漯河日报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