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教育视窗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6年7月1日 星期

无奈的坚守 ——电影《百鸟朝凤》观后


■李书明

电影《百鸟朝凤》是我国已故著名导演吴天明的作品,近期演播,我就抽空去影院观看了一场。影片所表现的唢呐班传承与生存的经历,引起人们深深的思考——在现代潮流的冲击下,我们长期秉持的价值取向如何坚守?文化的血脉如何传承?可以说,它从小的事件反映出了大问题。

影片以唢呐班主游天鸣的口吻,以第一人称叙述了“我”跟着唢呐王焦三爷学习吹奏唢呐的历程。学成之后,“我”被焦三爷选定为传承人,无双镇的唢呐焦家班变为游家班。在现代大潮冲击下,西洋乐队抢占了市场,唢呐班面临生存危机,报酬低廉,人员离散,生意冷清。然而,焦三爷始终大力支持唢呐班,始终秉持自身的价值取向,只为德高望重、品德高尚的逝者吹奏《百鸟朝凤》,临终还将自己的卖牛钱送给唢呐班添行头。

焦三爷是一个敦厚正直、技艺精湛、信仰坚定而又富有使命感的民间艺人。作为无双镇上的唢呐王。他不仅继承了自清朝道光皇帝以来历代唢呐传承者的高超技艺,更是继承了几代唢呐人的艺术追求和人生信条。“咱黄河边上不能没有唢呐”“唢呐可以离口,但不能离手”“不要为了几张票子,丢掉你手中的唢呐”“唢呐是吹给自己的,不是给别人听的”……所有这些话语,充分说明了焦三爷对唢呐的理解有多么深,感情有多么厚。因此,他在挑选自己的接班人时才严格标准——必须德、艺均过硬。开始的七、八个徒弟,他没有选中一个,因而就没有向他们传授《百鸟朝凤》。经过严格的、长期的考察,他选中了游天鸣,因为游天鸣符合他的“骨头缝里都爱吹唢呐”的标准。他甚至将自己师爷的师爷的师爷传下来的金唢呐郑重传与游天鸣。

影片结构并不复杂,采用线性结构逐步展开。以《百鸟朝凤》为主线,先叙述“我”拜师、学艺,听说《百鸟朝凤》,学习《百鸟朝凤》,后经历师傅拒绝查村长丧礼上吹奏《百鸟朝凤》,最后窦村长丧事上师傅亲自带病吹奏《百鸟朝凤》。故事情节围绕这一主线展开,揭示游天鸣学习唢呐进而带领游家班的艰难历程,深刻表现焦三爷的严格要求和使命担当。实际上,表现焦三爷这个人物是从收徒、传艺、确定后继人、扶持游家班等角度逐一展示的,这也可以看作是本片的一条隐线。一明一暗、一主一次互相陪衬,互为补充,很好地揭示了主题。

《百鸟朝凤》影片大量地运用了对比手法。人物方面,焦三爷与师娘二人,一个严,一个爱;游天鸣与蓝玉,一个真实诚,一个有心计,一个坚守,一个游离。事件上,查村长与窦村长丧事的对比;唢呐班与西洋乐的对比。在“我”和蓝玉学习一段时间后,当着众徒弟的面,要两人各露一手。蓝玉吹奏时,用长镜头的表现方式,环扫一周显示各人的表情;游天鸣吹奏时,单个对焦各人的表现,形成了鲜明对比。当游家班第一次出活,天鸣回来看望师傅时,焦三爷兴奋异常,为自己的徒弟成功而高兴,同时也为自己选准继承人而自豪,以从未有过的兴奋状态吹奏自己最得意的曲子。这与其平时的严厉、不苟言笑形成了强烈对比,可谓表现焦三爷的精彩之笔。

然而,影片在探究唢呐班生存问题上似乎仍没有更好的出路。尽管县里傅局长找到游天鸣,要为唢呐班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但似乎也未传达多么光明的前景。传承文化的唢呐班如何应对现代潮流的冲击,怎样与时俱进并在继承中创新、在竞争中做强,似乎还看不到光明面。这或许与当时的时代局限有关,民间文化、民间艺人确实正处于自渐消亡的窘境。

影片的叙事有些拖沓,尤其在前半部及最后部分,叙事节奏缓慢,个别地方重复表现,让人产生冗长感,风格上不是那么简洁、明快。同时,过于理性化的表现技法和叙事方式使整个影片缺少高潮片断,从观感上来说也影响观众的共鸣。

作者系漯河二高校长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漯河日报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