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薛宏冰
他,不是一名老师,但在三尺讲台上写出了精彩人生。
他的课堂掌声不断,几个案例、几句人生感悟便把“规矩”、“纪律”、“自警”、“自醒”的精神主线串联起来,使人笑后有几分思考,听完生几分感悟。
他就是召陵区人民检察院预防职务犯罪局局长胡春祥,一位在检察战线上工作了30多年的“老兵”。他带领同志们创造了一系列为实践所证明、为社会所认同、为领导所赞誉的预防工作新载体、新机制,在全省检察系统树起了响当当的“召陵预防品牌”。
近年来,召陵区职务犯罪案件逐步减少。去年更是降为该院所办案件的5.3%,远低于25%的正常值。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从源头上遏制减少职务犯罪的发生。
他说:“讲课的目的是启迪心灵,只有触及听众的灵魂,他们才能听进去,才能起到预防犯罪的目的。没有职务犯罪是我最大的愿望。”
千锤百炼造就“宣讲教授”
初见胡春祥是在三年前,那时他跟学生们在一起。不久前,再见到胡春祥时,他正趴在办公桌上备课。“快放假了,准备再到区实验中学讲讲课。”胡春祥笑着解释说,普法教育虽然跟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关系不大,但对孩子进行普法教育也是一种“预防”。
胡春祥讲课没有多媒体课件,所有教案都是手写。他边说边收起手头的活儿,跟记者聊了起来。诙谐幽默的话语、乐观向上的态度、丰富的知识内涵,这位59岁的老检察官一如三年前笔者初见时的模样,跟他说话会不自觉地被他感染,心生愉悦。
胡春祥1980年参加检察工作,曾在原郾城县人民检察院担任经济科副科长、法纪科科长、监所科科长。召陵区成立后,他服从组织安排,到召陵区人民检察院负责职务犯罪预防工作。
2005年,他开始走进召陵区各机关单位讲授职务犯罪预防知识。刚开始授课时,他是照稿念。授课过程中,他发现很多人打瞌睡,而且中途溜号的人越来越多,原因就是授课内容乏味,没有吸引力、说服力。为改变这一切,他开始收集《百家讲坛》、《文明之旅》、《开讲啦》等视频资料,研究讲解者的语言风格和表述方式,并在图书馆办理了借阅证,一有空就钻进书堆里,通过摘录书本内容、写读书体会等,进行理论上的提炼。在胡春祥的办公室,记者看到,他用来写读书体会的笔记本和授课文件袋堆起来有1米高。翻开笔记本,有他用不同颜色的笔作过的标注,在笔记本后面还有自制的“目录”;文件袋则分门别类地装着他每次授课的资料。每次讲完课,他都要总结得失,争取下次讲得更好。
就是这样不断积累,从读稿到脱稿,从借鉴到原创,从讲法条到讲案例,从反映平平到好评如潮。
不仅给机关干部讲课,他还经常下乡宣讲、送法进校园。不管何时何地,哪里有人听,哪里就是他的讲堂。截至目前,胡春祥已举办讲座近400场,受教育者达到6万人次,撰写宣传、调研材料等300余篇,成为召陵区人民检察预防职务犯罪宣讲的一张“名片”。
在日常工作中,胡春祥还不断“充电”,虚心向年轻同事请教计算机知识。一天天下来,他的知识积累越来越多。他把这些知识消化之后融会贯通,再变成自己的观点,在讲课中逐渐形成了“胡式风格”,讲起课来更加得心应手。
授课之余,胡春祥还注重调研。他根据不同的授课对象,将授课材料按照银行、教育、交通、税务等体系归类,及时搜集相关政策和实例,进而把授课经验归纳为“真、实、诫、助”四个字,“真”即突出检察职能,利用身边发生的真实案例,引起听者共鸣;“实”是针对不同授课对象,注重贴近实际工作,注重实际效果;“诫”即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适时提出告诫,提前做好各种防范工作;“助”即在举办讲座时把服务大局作为价值导向,帮助大家在开拓进取中把握人生方向,做到学法、懂法、守法,避免职务犯罪发生。
“十多年了,他讲课从来不重样。”“深入浅出,讲课风趣幽默,很受启发。”这是听众对胡春祥的评价。随着名气越来越大,邀请他讲课的人越来越多,大家都尊敬地称呼他为“法律客座教授”、“胡教授”。“我哪是教授?顶多是个‘草根’,能在交流中传授法律知识,传播正能量,让大家身心愉悦就行了……”(下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