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今日要闻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6年7月28日 星期

奏响“工业强市”最强音


——市工信委助推全市工业大发展纪实

■本报记者 王 辉 凌仕东

通讯员 郝志勇

工业强则城市强,工业兴则城市兴。大力发展工业,是一座城市实现转型升级、跨越发展的重要支撑。

近年来,漯河市大力实施工业强市、项目带动战略,工业经济持续平稳发展,总量不断扩张,质量和效益持续提升,形成食品加工、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业、生物技术、医药、电子商务等特色产业。这些产业已经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作为我市工业和信息化工作的主管部门,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以下简称“市工信委”)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业转型发展战略,尤其是近年来,以完成工业骨干企业培育和结构优化升级攻坚任务为努力方向,充分发挥“工业1351工程”的载体作用,使全市工业经济在新常态下又好又快发展。

打造食品名城 挺起工业“脊梁”

工业,被形象地称为城市经济的“命脉”、经济发展的“脊梁”。 如何抓住“命脉”、挺起“脊梁”?漯河自成为省辖市以来,就紧紧围绕食品工业做文章,经过30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国食品名城”,其主要经济指标位列全省第一方阵。目前,我市有食品企业2000多家,更有12家世界五百强企业入驻。食品工业已经撑起漯河工业经济的半边天。

为打造最具竞争力的中国食品名城,市工信委积极谋划,不断促进食品工业向高端化、科学化发展,并且借助中国(漯河)食品博览会这一平台,持续扩大食品名城影响力,通过会展经济进行产业对接,搭建招商平台,推进项目建设,加快提升食品工业的发展速度和质量。

实施1351工程 推动工业优化升级

2014年以来,市工信委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六项重大攻坚”任务部署,深刻分析形势、研究对策,提出工业1351工程,力争利用三年左右时间,支持培育10家市直企业扩张升级,(下转2版)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漯河日报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