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建军
说来也巧,8月23日,我们辗转抵达哈密时,恰逢漯河援疆工作先遣队入疆3周年纪念日。
考察团团长、市长曹存正半开玩笑地说:“3年一大考。我们这次来,除了看望慰问大家之外,更重要的是想看一看这3年来你们干了哪些事儿?漯河的援疆工作又给当地干部群众交上一份什么样的答卷?”
这个问题,在此后的三天两晚、辗转数千公里的行程中,在与当地干部群众的深入交流中,慢慢得到了解答。
“漯河的援疆工作不是简单的项目资金堆砌,而是为哈密地区的发展提供了一条可供借鉴的清晰路径。”
23日中午,考察团抵达哈密时,受到了当地干群的热烈欢迎。在与当地党政领导的简短会谈中,哈密市委书记刘剑对我市的援疆工作给出这样的评价——漯河的援疆工作不是简单的项目资金堆砌,而是为哈密地区的发展提供了一条可供借鉴的清晰路径。
与刘剑书记有着相同感受的,还有河南援疆前方指挥部总指挥、哈密市委副书记刘金山。他认为,漯河援疆工作除了各种项目扎实推进,“规定动作”保质保量完成以外,更加难能可贵的是“自选动作”上有创新,在产业援疆、推动新疆农副产品进军中原上积累许多成功经验——
连续3年组织哈密企业赴漯河参加食品博览会,先后举办3场“河南援疆——助推哈密”专题推介会。
促成投资6000万元的新疆哈密农产品(郑州)交易馆顺利开馆,2015年5月至今销售额超过5亿元,在全国率先探索出“政府+援疆前方指挥部+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五位一体”产业援疆新模式,带动新疆农产品在内地的销售,做强、做大、做优新疆特色农业。
促成双汇集团与哈密地区行署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利用双汇集团遍布全国的商业网点,把新疆优质特色农产品推向大市场。
……
(下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