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梁晓峰
有一种爱叫奉献,一点一滴汇成大海。爱心点点,温暖人间。
有一种情叫温暖,一分一角凝聚希望。点亮一盏灯,温暖一颗心。
这就是慈善。
2007年9月20日,漯河市慈善总会成立。以此为标志,我市慈善事业发展步入规范化轨道。
十年来,在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支持下,市慈善总会累计募集款物价值7165.01万元(其中接收善款6621.43万元,接收物资折价543.58万元),累计发放款物价值5206.71万元(其中发放善款4663.10万元,发放物资折价543.61万元),救助贫困群众6万多人;市慈善总会喜获第二届“中华慈善突出贡献奖”,并连续多年被河南省慈善总会评为“慈善工作先进组织”。
慈善组织不断延伸,覆盖各县区、各乡镇、各行政村。
慈善志愿服务组织如星星之火,遍布沙澧,越来越多的人自发加入到志愿服务活动中。
一人有难,众人帮忙;爱心传递,温暖你我的社会风尚正在形成。
这就是慈善的力量。
慈善改变漯河
爱心传递文明
组织分布广、参与人群多、受益面大,这是我市慈善事业发展的一大亮点。
截至目前,全市建立市级慈善总会1个、县区慈善总会6个、慈善分会83个、慈善工作站1393个。全市55个乡(镇、街道)都成立了慈善分会,1320个村(居委会)成立了慈善工作站。同时,将慈善组织拓展到了市直单位,成立慈善分会19个,慈善工作站19个,全市已经形成纵到底、横到边的慈善组织网络。
全市慈善义工联盟共登记公益团队48个,登记注册义工1117名,建立慈善爱心基金7个,活动内容涉及环保、公共卫生、精神文明宣传、困难帮扶、扶贫慰问等多个方面。
“我市慈善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市民政局局长戴友良介绍,市慈善总会成立之初,市政府就向市人大常委会提交了《关于设立漯河慈善日的议案》,并经漯河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把每年的9月20日定为“漯河慈善日”;市委、市政府办公室先后印发了《关于加强慈善宣传工作的通知》、《关于开展“慈善一日捐”活动的通知》、《关于建立健全基层慈善组织的意见》、《关于推动全民参与慈善活动的意见》等文件;2014年9月22日,市政府还专门下发了《关于加快慈善事业发展的意见》。市四大班子领导带头支持慈善工作,主要领导亲自担任市慈善总会名誉会长;每年召开理事会或举行重要慈善活动,市主要领导都亲自参加,并积极协调解决慈善总会办公人员、工作场所以及经费等问题;市民政局作为业务主管部门也多次下发文件,对我市的慈善工作作出具体指导和安排,所有这一切,都为慈善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随着各类慈善组织和志愿服务团队的成立,各类慈善活动高潮迭起,连续不断:各级慈善组织坚持开展助困、助医、助残、助孤、助学、助老等活动;各公益团队积极参与慈善宣传活动、坚持开展“爱心送考”服务活动、定期组织开展各种关爱慰问活动,在社会上形成了一人有难、众人帮忙的良好社会氛围。
(下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