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水韵沙澧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2016年8月30日 星期

周瑄璞: 生来就是为了 写这样一部小说


■本报记者 左素莉

进入8月底,早晨和黄昏都有凉意在弥漫,已经能看到,秋天携裹沁凉涉水而来的倩影。

8月26日下午,记者见到了周瑄璞,一个清秀温婉的女子,一头清爽的短发、着一袭淡紫色裙装。

采访之前,已经了解到她的情况。1970年出生,临颍县人,现居西安,中国文坛新晋实力派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作家协会理事,曾获女性文学奖、柳青文学奖……2015年底,周瑄璞的长篇小说《多湾》出版,全书以冷静的思考、女性的视角,讲述了一个长达47万字悠长而动人的家族故事。

在谈到为什么会走上文学创作之路时,周瑄璞说:“是对命运不甘心,想改变命运。”

周瑄璞说,她出生在临颍县台陈镇大周村,九岁时随父母到西安定居,高中毕业后,她成为公交车售票员。不需要任何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工作让她非常厌倦,为了改变命运,工作之余,她选择了写作。随着小说的不断发表,她被调到公交公司机关办报纸,在这个岗位上工作了10年,后调入太白文艺出版社工作,现任编辑室主任。

在《多湾》出版前,周瑄璞已经出版了四部长篇小说,她想写出一部自己的代表作。她说:“童年生活对我的影响太大了,可以说是决定性影响,《多湾》就是写的临颍这片土地的故事。”她从十几年前就开始收集素材,多次回到临颍感受风土人情,《多湾》的主人公原型就是周瑄璞的奶奶。2009年,小说完稿。她拿到出版社,几家出版社都不愿出版,有的说手法传统、有的说太长了等,但她知道是因为自己没有名气。她就先放下这部书稿,写中短篇小说,她用4年写了40多个中短篇小说,在小说杂志上刊登后,有二十多篇(次)被转载或收入年度选本,她用中短篇小说证明了自己的实力,也提高了自己的知名度。她也在不断修改《多湾》,修改了十遍,不断精雕细磨,2015年12月,《多湾》出版。小说描述一个家族四代人的命运,时间跨度七十余年,从民国三十年代写到新世纪来临,一个家族四代人的奋斗故事、命运起伏,由农村人变为城市人的经历,描述根系女性季瓷双手托起家族的繁衍,她的后代走向城市后的成长、迷悟、痛苦、裂变的经历,展现出二十世纪中国人是怎样生活的,讲述普通人的奋斗、求索与精神历程。

作家陈忠实撰写评论文章盛赞此书:“她的语言有一种迷人的色彩和丰沛的密度,似河水涌流,又如月色温柔。”“作品中有时代命运的折射,现实的反复折腾,小人物在大背景下的无措及沉浮,有生命的成长,激情的燃烧,衰老的降临,人性的追问。小说着实写出了现实的广度和人性的深度。”

“看似不顺利也不一定是坏事。”周瑄璞说,“文友们的作品如果报刊不愿意刊登,要从自身找原因,这个世界要求你具备十个条件,你可能只具备两三个,要不断努力,提升自己的实力。”

周瑄璞说:“我认为《多湾》是一部好的小说,写出了人性中永恒的东西,写出了真实的生命历程,永远不会过时,是真诚之作,没有虚情假意。生命的大河奔腾不息,我有幸记录了这一段。《多湾》是我献给故乡的书,是大地之书,是河流之书,我生来就是为了写这样一部小说,写出生命记忆,写出家族故事,写出对这片土地的认识。”

周瑄璞说,她的下部小说还是长篇,写从河南这片土地走出去的两个女性的命运,已经写了5万多字,她想让这两个女子从北舞渡镇出发,因为这里是古渡口,有河流、有航船,有停顿、有回归。

“文学创作我已经坚持了二十多年,不坚持,什么都做不好,这世界有意义的事都需要坚持。写作是在塑造我、拯救我,使我从激烈的青年走向中年后,逐渐变得从容。”周瑄璞说。

周瑄璞老师近照。


上一篇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漯河日报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