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今日要闻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2016年8月31日 星期

迎难而上打硬仗 众志成城绘新景
——召陵区“两城同创”工作纪实

■本报记者 周鹤琦

沙澧大地花满城,许慎故里锦绣织。如今,漫步在召陵区大街小巷,可用心感受城市之美。召陵之美,美在干净整洁,让人赏心悦目;召陵之美,美在和谐有序,公园、广场歌声悦耳、舞姿优美,男女老少其乐融融……

“两城同创”工作开展以来,召陵区迎难而上打硬仗,众志成城绘新景,城区面貌发生了巨变。那悄然而逝的,是陈旧,是狭小,是杂乱,是保守;扑面而来的,是生机,是大气,是有序,是创新,一幅美丽召陵新画卷正大笔绘就。

全民参与 共建美丽新家园

“别看不是星级公厕,可这个公厕的管理标准绝对不比星级公厕低。”8月26日,刚从解放路一家公厕走出来的两个年轻女孩感慨道。听到这些,不远处的蒋文明不禁微微一笑。

蒋文明是这座公厕的管理员,听到群众夸赞,他怎能不欢喜。从老旧的条沟式公厕升级改造成现代化公厕,蒋文明一直坚守在这里,见证了公厕的升级改造,更见证了群众从满腹牢骚到赞美声不绝于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以前公厕基础设施差,即使打扫很尽心,群众意见仍然很大。公厕升级改造后,管理也同步跟上了,到过这里的群众没有不夸赞的,让我做好保洁工作的劲头更大了!”蒋文明高兴地说。

除了闹市区的公厕,“城中村”的公厕丝毫也不逊色。记者来到召陵区翟庄街道柳庄村,看到曾经的旱厕已改建成现代化公厕,打理得井井有条。

“不光是公厕,你到俺村各处走走,哪里都是干干净净的。”76岁的村民柳尽山兴奋地说,“‘两城同创’工作开展以来,村里每天都有专人保洁。俺家门口原来有一个污水坑,现在已经硬化成了一个小广场,听说还要安装健身器材,到时在家门口就能健身了。”

“创卫”人人参与,成果全民共享。这一切,仅仅是召陵区全民创建、成果惠民的一个缩影。在召陵区,区领导率先垂范,干部职工、普通群众、青年志愿者、中小学生齐上阵,全员攻坚克难,大街小巷随处可见他们美化家园的忙碌身影。

召陵区有600名一线保洁人员,承担着老城区、新城区、产业园区主、次干道的清扫保洁,城区55座公厕的日常管理,各镇的生活垃圾清运等工作。召陵城区被划分成4个片区22个网格,140多个一线城管队员下沉到网格执法。25台新购置的机扫冲洗机械被合理配置到辖区主、次干道,按照“四步作业法”要求,每天循环作业不少于三遍,道路清扫率达90%以上。同时,推行环卫管理智能化,充分发挥电子信息技术在环卫人员、车辆等方面的管理优势,推动网格管理向精细化发展。

(下转2版)


上一篇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漯河日报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