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张俊霞)年初以来,我市以创建创业型城市为统揽,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持续优化创业环境,实施创新驱动,扎实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取得新成效。目前,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9600户,上半年全市新增企业增速居全省第四位。
完善工作机制。去年以来,我市先后出台《关于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意见》、《2016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方案》,提出要抓好创业培训体系建设、创业孵化平台建设、创业服务机构建设等25件实事,成立创业服务指导中心、青年创业服务中心,加强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的日常指导与服务,并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列入市政府2016年目标考核体系,初步形成了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
搭建创业平台。明确扶持政策,对达到市级创业孵化基地标准的,给予一次性20万元的奖补资金;对达到省级创业孵化基地标准的,除省奖补资金外,再给予一次性50万元的奖补资金,并对入孵创业项目给予三年扶持期。引导各县区、各大中专院校依托产业集聚区、特色商业区、写字楼、闲置厂房、教学楼等资源,加快创业孵化平台建设。截至目前,全市共建成漯河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经济技术开发区留学人员创业园、召陵区东兴电子商务产业园、舞阳淘宝电商园等30余个创业孵化基地。其中,漯河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已初步形成了“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的全链条孵化格局,被省人社厅评为省级示范性创新孵化基地。漯河职业技术学院、漯河医专、漯河技师学院均建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
优化创业环境。加快推进放、管、服改革,建立权责清单,市直33个政府工作部门及11个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共5137项行政权力分别在市政府网站及相关部门网站上公布。落实公司注册资本登记实缴改认缴、企业年检改年报、先证后照改先照后证、三证合一等改革措施,降低了市场准入门槛,进一步激发了投资创业的热情。各职能部门创新培训模式,开展“创办你的企业”、“翔计划”、“新三板”挂牌等培训,提升创业能力。落实1000万元的市创业引导资金,加大了政府支持创业创新投入力度;人社部门将个人创业担保贷款最高额度由5万元调整为10万元,并新增100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基金。(下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