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见习记者 薛宏冰
通讯员 薛艳丽
经济技术开发区湘江路新区(以下简称湘江路新区)位于我市西南部,面积14.07平方公里,共辖13个行政村,2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4.3万人,是典型的城乡接合部。近两年来,湘江路新区党工委、管委会牢固树立“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的指导思想和“农村稳则社会安”的理念,拧紧基层“安全阀”,积小安为大安,为湘江路新区经济平稳较快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护航。
落实领导责任
深化平安建设
湘江路新区党工委班子高度重视综治及平安建设工作。成立了以党工委书记为组长的综治和平安建设领导小组,研究部署辖区综治及平安建设工作,指导湘江路新区完成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及综治委等部门的工作任务。每年与15个村(居)签订综治和平安建设目标责任书,将工作目标、任务细化,并将综治和平安建设工作纳入村(居)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年度工作目标管理,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切实维护一方平安。
视频探头站岗
守护百姓平安
丝瓜架下,几位老人围坐在一起聊天,孩子们嘻嘻哈哈地沿着干净整洁的村道奔跑,不远处走来的巡逻人员也纷纷向路边的老人问好。一个个高悬的视频监控“探头”,悄悄记录下了这些温情的画面。9月6日上午,记者在该区金盆赵村采访时,见到的是一派和谐怡然的景象。
“多亏政法的好政策!村里到处都是监控,安全!环境也越来越好,住着舒心!”80岁的赵书勤大爷乐呵呵地告诉记者。
“依靠新式装备再配合人工巡逻,村里治安大大改善。村里丢条狗都能找到,更别说抓不法分子了。”提到治安状况,金盆赵村治保主任李建刚倍感自豪。
李建刚说的新式装备就是分布在村里各个角落的视频监控系统。金盆赵村是典型的城乡接合部,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流动人口的增多,过去村里丢电动车等现象时有发生。从2013年安装视频监控系统后,社会治安状况得到极大改善,各类犯罪案件也逐年减少。这样的改变不仅是金盆赵村,还有湘江路新区管辖的所有村(居)。
新形势下,提高治安防控科技含量和综合治理整体水平尤为重要。然而,2013年湘江路新区区划以来,该区的技防设施却是个空白,各村的摄像头因年久失修,大多处于瘫痪状态,因技防设施落后,盗窃案件时有发生,破案难度大,群众怨声载道。
针对湘江路新区的治安现状,该区党工委、管委会多次对建设湘江路新区技防监控平台工作进行专题研究,制订技防建设工作计划。成立了技防监控平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把技防建设作为该区的重点民生工程来抓。同时,组织辖区各村(居)干部群众召开座谈会,广纳民意,制订科学的实施方案。
2015年,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该区先后筹措资金150万元,完善视频监控室,又在15个村(居)交通要道加装摄像头220个,这些摄像头同湘江路新区监控平台连接,并和市公安局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局视频监控中心实行了联网报警,在震慑犯罪、发现预警、预防处置突发事件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同时,该区还进一步完善人防设施建设,各村(居)组织专职巡逻队和由老党员、低保户组成的义务巡逻队,加大对背街小巷等盗抢案件多发地段的巡逻力度,切实降低了“两抢一盗”案件的发生。
“三调联动”
化解矛盾纠纷
“目前,辖区和谐稳定,所有矛盾纠纷都能快速有效化解,基本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区’,有两个村荣获‘全省先进人民调解委员会’称号,一名民调员被省司法厅授予‘全省先进民调员’称号。”提到湘江路新区人民调解工作,信访办主任兴致勃勃地说。
据介绍,该区积极探索推进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工作机制,通过强化机制运行、健全工作网络、搭建工作平台、落实工作保障等手段,把社会矛盾化解在基层。整合村“两委”、治保会以及调委会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以村委会矛调工作站为工作平台,充分发挥村(社区)、村民组两级群防群治网络组织在社会矛盾排查化解工作中的“第一道防线”作用,积极构建治保、调解、帮教、普法、巡逻“五位一体”的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格局。针对辖区为城乡接合部,人员流动性强,管理困难的实际情况,该区实行村干部包组、组干部包户制度,层层签订管理责任书,对流动人口进行排查登记,完善和更新流动人口信息,加强对流动人口动向的管理。今年上半年,该区共化解矛盾纠纷20余起,处理信访案件8起,全部得到有效处理。
走访群众。
接待来访群众。
人防巡逻。
视频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