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版)领导干部严格执行双重组织生活制度,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支部活动。市、县(区)党委组织部门,市直各党工委加强宏观指导和督导落实,把活动开展情况纳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考评、基层党建述职评议、驻村第一书记实绩考评内容进行考核。
服务群众
建立常态化机制
今年,每月的“主题党日”这一天,学抄《党章》、认领圆梦“微心愿”、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等成为城乡党员干部的活动常态。彰显党性意识,体现为民情怀,亮出党员身份,先锋作用显出来,为民服务做起来,已成为全市广大基层党员的共同行动。
我市推行基层党建工作项目化管理机制,确立了“一派四驻”结对共建、产业集聚区党建、乡镇党委机关规范化建设、家在社区及特色社区创建、农村“三强”带头人等重点项目,采取定目标、定责任、定时限等措施,确保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取得实效。整合党建工作要素,把全市基层党建工作任务分级转化为520个党建基础项目、216个重点项目、50个创新性项目、10个市级重点项目,推动了基层党建工作由“软指标”变为“硬任务”。
坚持“抓书记、书记抓”。市委出台《关于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的意见》,明确了县(区)党委和市直单位党组织加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责任。要求各基层党组织分行业、分类别制订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实施方案,对实施步骤、推进措施、预期目标作出全面规划。根据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进展情况,适时召开推进会、研讨会、分析会、评议会、交流会,总结基层党组织在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予以改进和完善。建立典型培育机制,采取单位推荐、组织考察、网络投票、媒体公示等形式,连年开展“十佳”服务型党组织、“十佳”党员服务之星评选活动,对评选出的双“十佳”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隆重表彰。
完善考核评议办法,集中开展评议涉企科室和重点岗位活动,每年对全市与企业生产、群众生活联系紧密的47个市直及驻漯单位的120个涉企科室和重点岗位进行评议,现场公布评议结果,对评议综合得分最低的科室,责令主要负责人引咎辞职;对排在执法类、服务类、综合类后三名的科室,开展上门评议,督促整改落实,以此推动各级党组织不断强化服务意识、改善服务环境。
立足漯河
推动党建创新发展
近年来,我市在全面做好党建工作的同时,注重结合漯河市际,通过打造特色品牌,推动党建工作的创新发展。
我市推行“六种模式”增加村级集体收入,探索实施了“双增”行动(增强村级集体收入、增强农村基层组织活力),推行资产出租、土地托管、资产入股、联大靠大、服务创收、乡村旅游六种符合实际的增收模式,促进村集体收入增长。开展党员“归队”工作,在破产企业中开展了“失联”党员归队行动,启动“组织找党员、党员找组织”工作,为2700名破产企业“失联”党员理顺组织关系,找回“失联”党员4700余名。实行党建工作记实管理,要求各县区、各单位以记实的形式定期报送基层党建重点工作开展情况,实现对基层党建工作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监督和指导,去年共收集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记实事项2100余条,市直90个县级党组(党委)党建工作记实事项3800余条。同时,积极稳妥地转岗安置大学生村干部,通过考核招聘、定向录聘、特岗安置和自愿解聘等方式,2015年年底前36名大学生村干部全部转岗安置完毕。
引导各县区积极探索,创建了各具特色的工作载体。临颍县探索的“村官直审”、“民情夜市”,舞阳县试行的村干部坐班代办制、党员分类积分管理,郾城区推行的“阳光三权”,源汇区采取的“村级权力清单”,召陵区开展的“党建第一责任清单”、党员网格化管理等都取得了一定成效,工作特色初步显现。
党旗招展千帆竞,凝心聚力万象新。在如炽党旗的引领下,260万漯河人民正以干事创业的热情、动真碰硬的豪情、奋发有为的激情,积极投身新一轮经济社会发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