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版)科技创新水平提升,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省级创新型企业明显增多,申请专利实现翻番。我市被认定为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
亮点四:城乡面貌显著改观
城镇化水平明显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面加强,我市成为全省首个城市设计试点市,中心城区框架拉大、功能日趋完善、品位不断提高,辐射带动能力明显增强。沙澧河开发建设持续提升,两河四岸成为城市的亮丽风景线。县城、小城镇协调发展,新农村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扎实推进,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生态建设力度加大,环境保护攻坚取得明显阶段性成效。
亮点五:人民生活明显改善
城镇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大幅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衣食住行用条件不断改善。办成了一批让人民群众满意的实事好事,较好地解决了一批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步伐加快,职业教育走在全省前列,河南工业大学漯河工学院成立结束了我市没有本科院校的历史。城乡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得到加强,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扶贫开发深入推进,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减少。
亮点六:社会文明和谐稳定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持续加强,“崇文尚德、务本图强”的漯河精神得到全市上下普遍认同和大力弘扬,全民文明素质稳步提高,“两城同创”通过卫生城市国家级初审和文明城市国家级首次检查。以许慎文化为代表的特色文化繁荣发展,我市被授予首家“中国汉字文化名城”,成为全国中华文化经典诵读示范市。民主法治建设取得新进展,人大、政协工作得到加强,统一战线巩固壮大,群团组织作用较好发挥;依法治市全面推进,平安建设不断深化,我市成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全国首批法治城市创建先进市。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富有成效,我市连续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
亮点七:党的建设全面加强
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的理念牢固树立,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较好落实。思想建设持续深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取得重要成果,“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扎实有效,广大党员干部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不断增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全面加强,县乡党委领导班子换届圆满完成,干部选拔任用科学规范、风清气正。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入推进,战斗堡垒作用较好发挥。党员队伍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和老干部工作成效明显。制度建设不断加强,“4+4+2”党建制度体系健全落实。作风建设持续深化,“四风”得到有效整治。党风廉政建设持续加强,“两个责任”全面落实,正风肃纪形成高压态势,良好的政治生态进一步形成。
“过去的五年,是我市综合实力提高最快、结构调整效果最好、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
辉煌成就鼓舞人心,发展经验弥足珍贵:必须牢牢抓住发展第一要务,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必须持续深化改革开放,不断增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让全市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确保社会大局持续稳定,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必须全面从严治党,为富民强市加快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五年发展巨变,成绩来之不易。正如报告中指出的,这些成绩是在外部环境严峻复杂、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诸多矛盾交织叠加的情况下取得的,这说明:市委、市政府根据漯河发展阶段性特征和主要矛盾,作出推进六项重大攻坚任务的决策部署,符合中央精神、体现省委要求、切合漯河实际,是破解诸多矛盾问题的务实之举,是厚植优势、补齐短板的关键之举,是富民强市加快发展的战略之举。尤为重要的是,通过实施六项攻坚,有力带动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带动了各项建设事业整体提升,漯河发展特色优势不断彰显,在全省发展大局中的地位、作用和影响力不断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群众精神状态昂扬向上,全市人民自豪感、自信心、凝聚力进一步增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沙澧大地展现出令人鼓舞的美好前景。
成绩属于过去,征程任重道远。我们一定要倍加珍惜良好的发展局面,倍加强化使命责任担当,持续奋进、攻坚发展,努力在新的起点上再创佳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