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李文姣
2016年夏天,漯河市高考再次取得历史性突破——在报考人数比去年减少的情况下,一本、二本、三本上线人数均比去年有所增加,全市共有14名优秀学子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录取。其中,漯河高中的李柯颖同学以706分的优异成绩居全省理科第二名,被清华大学录取;漯河市达到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录取分数线的有20多人,最终报考并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录取的优秀学子共有14人。
这一串串的数字不断刷新着我市的高考纪录,我市普通高中教育质量连年位居全省前列,已逐渐成为漯河老百姓引以为傲的一张“城市名片”。
三十年发展 格局巨变
1986年,漯河刚刚升格为省辖市。当时,我市有普通高中24所,在校生13446人,教职工1278人,其中专任教师844人,高等学校本科毕业及以上学历的258人,专任教师达标率为30%,学校处所多,规模小,师资分散,办学效益不佳。市教委通过调整高中布局,撤销部分规模小的普通高中,同时发展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将部分普通高中改办成职业高中,集中人力、物力办好重点高中,努力提高教学质量。1994年,全市普通高中减至11所,在校生10742人;当年全市有4498名考生参加高考,进入省定大专线的有816人,位居全省前列。为满足人民群众对高中阶段教育日益增长的需求,市政府提出“到2000年,市区要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至2000年年底,全市共有普通高中15所,基本满足了学生就学需求。目前,我市有普通高中15所,在校生4.7万人,专任教师2500多人,专任教师达标率为100%。
勇于创新 不断提高
多年来,通过调整布局,内挖潜力,改善教学设施,大力开展教学研究,改革教学方法,我市普通高中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市教育局坚持规模发展与质量提升并重,大力实施高中教育“品牌塑造工程”,以现有7所省级示范性高中为依托,打造两所中原名校(漯河高中、临颍一高),建设5所区域强校(漯河四高、漯河五高、漯河实验高中、舞阳一高、临颍南街高中),提升全市普通高中的整体实力。
深入实施内涵式发展战略,强化教育管理,向管理要效益,用管理促发展;教研部门坚持深入全市各高中听课,听课后和教师交流、研讨,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执教水平。同时,联合其他五市,精心组织六市高三教学质量监测,不断提升复习备考的针对性;完善基础教育教研体系,努力实现教育教学的科学化,(下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