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特别报道
本版新闻列表
 
2016年10月19日 星期
——全市检察机关探索建立留守儿童检察保护机制纪实
用司法守护他们健康成长


文/图 见习记者 薛宏冰 通讯员 刘 乐 陈晓辉 王明辉

召开全市检察机关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推进会。

核心提示

据统计,我市现有留守儿童13.5万名,其中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留守儿童有75235名。留守儿童数量大、分布广,失去父母庇护,身心、学习、成长面临着失管、失教和失衡,导致留守儿童涉足犯罪或成为违法犯罪侵害对象情况时有发生。

针对留守儿童问题,全市检察机关积极探索建立留守儿童检察保护机制,每年通过播放微电影、举办法制讲座、发放普法图书等形式对留守儿童开展普法宣传活动。同时,严厉打击侵犯留守儿童合法权益的刑事犯罪活动。对涉嫌犯罪的留守儿童进行教育帮扶,以爱之名,将爱心传递到他们的身边,用司法守护他们健康成长,得到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充分肯定,成为我市检察系统工作的一个亮点,也成为我市检察系统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一张名片。

9月9日,河南省检察机关关爱留守儿童暨法治进校园活动启动仪式在临颍县南街村漯河市艺术学校举行,省、市各界的目光聚集临颍县。启动仪式上,全市两级检察院的检察官们,精心准备了法治宣讲活动,再现了检察机关关爱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历程,受到省、市领导的好评及在场师生的热烈欢迎。

河南省检察机关关爱留守儿童暨法治进校园活动启动仪式上,与会领导为志愿者颁发证书。

检察干警看望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为“检察官妈妈”戴上红领巾。

检察干警送法进校园。

举行留守儿童法制宣讲活动,讲述关爱故事。

公诉检察官与未成年当事人沟通,了解案情。

精心准备

为留守儿童献上“法治大餐”

漯河某村,留守儿童小宇,长期和奶奶居住,12年未见过自己亲生父母,腼腆的小宇经常感觉受同学们的嘲笑。在一次练球时,小宇不小心碰坏了同学的手机,被人侮辱“野种”后,他动手打了同学,并抢了手机离开学校进城寻找妈妈……

这是9月9日上午河南省检察机关关爱留守儿童暨法治进校园活动启动仪式上,微电影《寻找妈妈》讲述的故事。该片由市人民检察院和市广播电视台联合拍摄制作,讲述了发生在留守儿童身边真实的故事。相似的身份和遭遇,触动了现场许多留守儿童孤独的内心,泪水在孩子们的眼中打转。活动现场在,泪花和掌声交织,让大家深刻体会到了留守儿童孤独的内心和需要以及被关爱的渴望。

这场精心编排制作的宣讲活动,不仅让现场许多观众流下了眼泪,更受到了省、市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好评。“节目取材于平常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案件,感觉很真实。内容通俗易懂,形式生动有趣,孩子在观看节目中学到了法律知识,这样的宣讲很实用。”受邀参加宣讲活动的临颍县公安局南街村派出所所长、县人大代表张学良看完节目后,深有感触地说。

“虽然活动只有两个小时,但为了这个活动,我们全体检察人员却准备了近两个月。”回忆这场活动举办过程,市人民检察院公诉处处长、副处级检察员赵大伟感慨颇深。

据了解,我市的留守儿童检察工作一直走在全省的前列。今年7月份,省人民检察院将我市定为河南省检察机关关爱留守儿童暨法治进校园活动启动仪式举办地。接到省人民检察院的通知后,市人民检察院立即召开宣讲活动筹备会议,安排部署活动内容。

“这个启动仪式是近十年来,省人民检察院在我市举行的一个重大活动。省人民检察院把活动地点选在我们漯河,是对漯河检察机关的信任,我们不能辜负省人民检察院领导的信任,必须要高质量地办好这次活动。”筹备会上,市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陈连东提出明确要求。

为保障活动的顺利开展,市人民检察院成立由陈连东检察长任组长,市人民检察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检察长王新勇,市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滕光耀和市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周彦黎任副组长的筹备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滕光耀副检察长兼任办公室主任,赵大伟任办公室副主任;筹备领导小组办公室下设综合协调、宣讲组织、宣传策划、后勤保障等工作小组协作配合,确保活动开展有序、取得成功。

筹备工作艰辛而富有挑战。面对领导的信任,筹备组的同志倍感压力。虽然有着丰富的检察工作经验,但负责承办这样的大型活动,对参与筹备的每一位同志来说都是第一次。经过讨论研究,决定将活动选址和节目编排同步推进。

在活动选址上,经过充分的调查了解,筹备组将目光聚集到了临颍县南街村漯河市艺术学校。该校是一所公益性学校,近三分之一的学生都是留守儿童,而且交通便利,适合举行大型活动。选定目标后,筹备组立即联系了该校负责人,并获得了南街村和该学大力支持。

在加紧选址的同时,宣讲内容的组织与演练也紧锣密鼓地进行着。然而,第一次排演并不理想,因为参加宣讲的都是平日里埋头办案的检察官,他们舞台经验不足,宣讲节目无主题、剧情生硬。面对这些情况,筹备组组织专人对节目进行指导,并将演讲的主题确定为“法律保护 社会关爱”,依照主题确定节目的顺序。每次节目排演,滕光耀副检察长都亲自参与,一个字一个字地斟酌,一句话一句话地推敲。筹备组和参与宣讲的同志在近一个月的集中排练中没有怨言,全身心投入,为的就是在启动仪式短短两个小时内,把检察机关对留守儿童的司法关爱完美表现出来。

不断地推倒重来,不断的雕琢完善,不断地升华提高,在全体参演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宣讲节目日趋完善。宣讲活动举行当天,参与宣讲的全体检察人员不负众望,高质量完成了宣讲任务,省、市领导和社会各界好评如潮。

“宣讲活动虽然结束了,但我们对留守儿童司法保护的脚步并没有停歇。近期,我们又对宣讲的节目进行了重新编排,计划在全市各个学校进行展演。我们的目标不仅仅是让留守儿童学会自我保护,更要让更多的孩子学会自我保护,保护他们健康成长。”副检察长滕光耀说。

八条意见

护航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在办案中,我们发现留守儿童遇到的问题,不是伤害就是被伤害。亲情的缺失,家庭教育的缺乏,人身伤害的侵扰,再加上监护人缺少防范意识,就这样一点一滴汇聚成了让人痛心的留守儿童问题。”市人民检察院从事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的检察官赵君告诉记者。

为预防农村留守儿童违法犯罪,市人民检察院公诉部门根据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实际,制订了《关于加强农村留守未成年人司法保护的八条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对依法严惩侵害农村留守未成年人犯罪;最大限度地保护、救助被侵害的农村留守未成年人;严格落实涉罪农村留守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保护特殊制度;严肃查办侵害农村留守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失职渎职犯罪;进一步加强政法各部门协作配合,建立完善办理农村留守未成年人刑事案件配套工作体系;借助社会力量形成保护合力;加大农村留守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力度;法制宣传教育常态化八个方面做出具体要求。

在《意见》落实中,市人民检察院与市教育局联合下发了《关于改进和加强校园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意见》,并在原有送法进校园活动的基础上,把城乡接合部学校、农村学校作为宣传教育的重点。市人民检察院专门从两级检察院公诉、未成年人刑事检察部门选派充满朝气活力、能够与留守儿童顺利沟通,且具有一定生活阅历的干警,组成全市检察机关送法进校园宣讲团,定期开展法制宣讲活动。宣传要“接地气”,是市人民检察院对宣讲团成员的特别要求。为此,所有宣讲团成员在“接地气”三字上狠下功夫,通过制作生动活泼的宣讲课件和通过及以案说法、互动游戏等方式,让学生想听、爱听、听得进去。

在保护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过程中,全市检察机关全面贯彻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感化、挽救”方针,开展精准司法保护计划,让留守儿童留守不流泪。

临颍县人民检察院高度重视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组织干警成立志愿服务队,制订“拾梦童年”公益活动方案。“拾梦”意为拾回童年的梦想,为留守儿童做十件实事,即给留守儿童送一件小礼物,帮留守儿童实现一个小愿望,每周和留守儿童通一次电话,每月给留守儿童写一封信,和留守儿童家长就孩子的教育问题进行一次沟通,组织留守儿童参观一次高中校园和南街村景区,为农村小学捐赠一批图书、一批体育器材和给教室装一盏新型节能灯”。

同时,该院志愿服务队还积极发挥职能优势,深入开展对农村留守儿童违法犯罪问题的调研工作,并以乡镇派驻检察室为依托,搭建心理疏导、预防犯罪、感化帮教等农村留守儿童司法保护平台。

源汇区人民检察院不间断关注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每年都组织检察人员看望留守儿童,并选出一批有爱心、有公益心的女干警作为“爱心妈妈”和留守儿童结成对子,建立长期关爱机制。“爱心妈妈”们除了在活动期间看望留守儿童外,还常在节假日、周末、留守儿童过生日时带他们到家中小聚和出去游玩等。

郾城区人民检察院则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立足该院的青少年成长维权岗,坚持检力下沉,完善检校对接机制,深入了解留守儿童和贫困儿童的情况,积极参与到爱心救助活动中,建立起长效帮扶机制,让更多的孩子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召陵区人民检察院利用每年新生入学和寒(暑)假之机召开座谈会,与教育、法院、公安、妇联等部门合作,开展关爱留守儿童百场法制讲座进校园活动、检察官爱心妈妈与留守儿童结对帮扶行动以及青年志愿者、党员义工关爱留守儿童行动,积极为留守儿童及其家庭提供法律咨询、心理疏导、家庭教育指导等关爱服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和法治效果。

案件评查

倒逼检察人员严格规范执法

“虽然案件并没有大的实体和程序错误,但是在落实未成年人司法保护特别程序上却不够规范。今后,我一定会更加严谨,严格执行执法规范。”近日,郾城区人民检察院公诉科小张办理的一起未成年人抢劫案件,在全市检察机关未成年人刑事检察案件质量评查中被评为最差案件,得知结果后,小张懊悔地说。

关爱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更要体现在办案过程中。10月13日至14日,市人民检察院公诉处开展了未成年人刑事检察案件质量评查活动。在案件质量评查中,该院公诉部门分成3个小组,依照相关管理办法和案件质量评查细则对今年以来办理的23起未成年人刑事检察案件,从事实认定、法律适用、程序规范、文书使用与制作、办案效果等方面进行了专案评查。案件评查小组成员在逐案分析、研究的基础上,仔细剖析案件办理过程中的法律适用、程序合法性等问题,对部分案件办理过程中存在的分歧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并提出了相关建议,责令整改。

“我们不怕出问题,怕的是不敢暴露和直面问题。以往案件质量评查多采用抽查,这次评查采用逐个检查,就是要动真格,评出个差劣,倒逼执法人员真正把落实好特别保护程序作为办案准则,形成行为自觉,达到规范的目的。”市人民检察院公诉处处长赵大伟说。

据介绍,为了让执法更加规范,市人民检察院公诉部门还举行各类未成年人刑事检察案件观摩学习活动,提高公诉人员的业务水平,推动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取得新的发展。

汇聚力量

社会各界合力将关爱进行到底

哪里有留守儿童,哪里就有开展关爱保护工作的阵地。针对留守儿童面临的实际困难,市人民检察院与市妇联、团市委联合出台文件,依托我市“青少年之家”、“留守儿童之家”等建立“关爱留守儿童检察官工作室”,不断拓展关爱平台载体。

“大部分留守儿童在物质上也许并不匮乏,但他们缺乏的是父母的亲情以及正常的家庭氛围。关爱留守儿童,不仅仅只是满足于让他们吃得饱、穿得暖,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让他们健康成长。所以,我们要求检察人员必须带着感情去关爱留守儿童。”副检察长滕光耀说。

在“关爱留守儿童检察官工作室”人员选拔上,全市两级检察院选拔了富有爱心、经验丰富的检察干警从事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并发放聘书,要求宣讲员定期到工作室开展法治教育和帮教工作。工作中,市人民检察院要求检察官紧密结合留守儿童身心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帮扶工作,重点针对寒(暑)假期间留守儿童脱离学校和家长的监管,容易引发犯罪和被侵害的情况,集中采取以案说法、警示教育、模拟法庭等方式,做好法治宣传和安全教育。同时,要求全市两级检察院主动与同级共青团、妇联沟通,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开展心理辅导、爱心结对,帮助涉罪未成年人和被侵害儿童摆脱心理阴影。主动配合共青团和妇联组织,在强化司法保护的同时,积极参与构建社会化帮护网络,不断提高留守儿童司法保护工作水平。

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是一项系统性的社会工作,需要各方面协调配合、共同推进。在市人民检察院的影响和带动下,全市各级群体和组织也纷纷献出爱心,一个政府统筹、部门协作、学校主导、家庭配合、社会参与的留守儿童关爱体系正逐步形成,社会各界合力关爱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诠释着将关爱进行到底的重要内涵,让留守儿童同其他孩子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

2013年到2015年,我市共建成302个“幸福沙澧儿童之家”,各界爱心组织和个人依托“幸福沙澧儿童之家”开展了结对帮扶、争当代理家长、心理健康辅导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关爱活动,满足了留守儿童在情感、心理、知识、健康等方面的需求。

检察干警与未成年人座谈,了解其诉求。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漯河日报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