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全面从严过硬,近日,漯河市委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对各县区基层党建项目进行观摩,并召开了全市基层党建工作讲评会议。本报现将各县区抓基层党建工作的经验做法予以摘编,敬请关注。
临颍县
近年来,临颍县始终坚持“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理念,以整合基层党组织功能为手段,抓基层,打基础,切实解决有人办事、有钱办事、有阵地办事、有章理事等难题,全面提升了全县基层党建水平。
探索六种模式,增加村级集体收入。该县在通过财政拨款确保村级年办公经费平均达到3.6万元的基础上,2015年以来,通过采取盘活资源、村庄治理、龙头带动、市场经营、服务创收、资本运作六种模式,着力增加村级集体收入,使村组织“有钱办事”。目前,全县367个行政村中,村级集体固定资产超亿元的村5个,超1000万元的村11个;年集体收入突破1000万元的村8个,突破20万元的村59个,突破5万元的村146个,占行政村总数的39.5%。
搭建三级服务平台,提升为民服务水平。近年来,临颍县在规范完善县乡两级党群服务中心的同时,通过财政拨款、整合项目、村级自筹等途径,先后投入资金4000万元,新建、改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280多个。在此基础上,县委在县乡两级党群服务中心实行了领导干部带班制度,优化服务流程,提升工作效率;在村级严格实行了村干部“坐班+五办”服务制度,为党员群众提供现场办、代理办、协助办、介绍办、全程办等服务,力争使群众少跑腿办成事。
组建 “红色联盟”,实现“两新”组织双覆盖。近来年,临颍县以园区党建为重点,紧扣服务主题,扎实推行“五抓五促”党建工作法,抓住组织覆盖、骨干队伍选育、作用发挥等关键环节,实现了园区内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全覆盖。通过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强化了党建引领作用,实行管理联动、产业联育、品牌联创“三联”措施,有效地破解了新形势下党的基层工作有效覆盖问题,使党组织的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的优势。
创新工作载体,提升基层组织战斗力。一是推行重点工作认领制度。该县把投身重点工作一线作为检验干部作风、提升干部能力的主战场,变干部“要我干”为“我要干”,树立了在基层和急难险重“两个一线”培养锻炼干部的鲜明导向。二是开展“村官直审”工作。针对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监督机制不完善,村务公开、财务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在全省率先开展了“村官直审”工作,对全县367个行政村的财务管理、“四议两公开一监督”、“三资管理”执行情况等事项进行规范审计,并向群众公示,为没问题的村干部澄清事实,保护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对侵害群众利益的村干部依法依规从严从重进行处理。三是开展“双示范村”创建活动。以富裕宜居示范村、文明守法示范村“双示范村”创建活动为载体,指导各村结合本村实际,合理选择各具特色的村级经济发展路子,积极开展新型农民培训、治理村庄环境、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等工作,实现了“物的新农村”和“人的新农村”建设同步推进。四是开展“民情夜市”。去年以来,临颍县积极搭建村“两委”班子与群众沟通、交流的平台,按照乡牵头、村为主、群众广泛参与的原则,结合村民“白天忙、晚空闲”的时间特点,在村内每周举办一次“民情夜市”。五是筹建南街村基层干部学院。充分利用南街村红色教育资源优势,在市委、市政府支持下,今年初筹办了南街村基层干部学院,目前已举办13期,培训村干部、驻村第一书记500多名。
舞阳县
年初以来,舞阳县按照“围绕扶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扶贫”的总体思路,强力实施基层党建助力脱贫攻坚工程,扎实推进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工作“双轮驱动”、深度融合,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抓组织打基础,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着力把政治素质过硬、致富带富能力强的优秀分子选进村“两委”班子,特别注重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一把手”,使其当好脱贫攻坚的“主心骨”和“引路人”,共调整补配贫困村党支部书记13名,建立村级后备干部队伍1191名;全面排查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社等经济组织,党员3人以上的全部建立党支部,实现扶贫产业发展到哪里,党组织就覆盖到哪里;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积极参加党组联村、党员结对脱贫帮扶活动,建立贫困户扶贫长效机制。实行“县级领导联点、县直部门帮扶、一村一策推进”的工作模式,强力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不断增强村“两委”班子服务、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截至目前,41个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已整顿到位32个。
抓队伍提素质,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县级领导以上率下,带头联系分包贫困村,推动扶贫工作力量下沉;精心组织每月10号的“主题党日”活动,强化基层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在全县村级组织和村组干部中开展“三比三争”(比学习、比业绩、比廉洁,争创红旗支部、争当星级党员、争做优秀村干部)活动,进一步激发基层干部推动脱贫攻坚的活力和动力;先后举办贫困村第一书记、党组织书记培训班十余期,提升村级组织带头人的服务发展能力;出台和修订完善了舞阳县《选派党员干部驻村结对共建工作管理考核办法》和《驻村帮扶工作奖惩暂行办法》,调整不能坚持吃住在村的贫困村第一书记23名,持续开展工作实绩申报、季度之星评选等活动,形成了真蹲实驻、真帮实扶的工作格局。全县138支扶贫工作队先后引进各类项目60多个,投入资金近3500多万元,为贫困村发展注入了活力;实施人才扶贫开发行动,建立乡土拔尖人才扶贫致富小组,推行“1+N”帮带模式 ,形成“支部统领,人才带头,群众参与”的脱贫模式。
抓阵地强服务,发挥资源合力作用。全面实施党群服务中心提档升级工程,认真落实村干部坐班代理服务制度,使党群服务中心成为推进脱贫攻坚的主阵地。目前,全县14个乡镇、90%以上的行政村均建成了规范化的党群服务中心。顺应贫困村党员群众需求,整合拓展村党群服务中心服务功能,筑牢联系服务群众的载体和平台。目前,全县103个行政村依托村党群服务中心建成投用电商扶贫服务站点,带动600余户群众通过线上销售特色农产品增加收入。
抓保障重落实,发挥导向激励作用。坚持重心下移、资源下沉,新增财政资金770多万元,大幅提升村“两委”干部工作报酬和村级组织运转经费,制定《舞阳县村干部工作报酬管理办法》,实行“60%基本报酬+40%绩效报酬”的考核模式,对贫困村干部实行差异化考核,村干部工作报酬与扶贫工作成效直接挂钩,增加扶贫工作成效所占比重,建立起村干部激励和监督并重的管理机制,激发了村级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基层党建助力脱贫攻坚工程的实施,进一步筑牢了基层组织基础,充分调动起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关注扶贫、参与扶贫、推进扶贫的内生动力,为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工作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郾城区
年初以来,郾城区认真贯彻市委从严治党和“大抓基层、大抓基础”工作部署,奏好基层党建“四步曲”,扎实推进基层党建各项任务落实。
一是严格一个责任树导向。建立区、镇(区直)两级党委(党组)抓党建的责任清单,推动党委(党组)书记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推动班子成员落实好分管领域党建工作责任。实行县级党员干部分包软弱涣散党组织、重点企业、重大项目、困难党员群众等制度。
二是强化两个统筹增活力。主要是统筹村级和区直单位两个层面,两极驱动,推动工作。在村级层面,实施千名村级干部培训提高工程,年内把村级干部全部轮训一遍,着力提升村级干部素质能力;狠抓村级干部管理,出台实施意见,在全区所有村(社区)落实村级干部坐班值班制,全部安装固定值班电话,力促坐班值班经常化、阵地开放日常化、服务群众常态化;实施村(社区)干部绩效考核,真正兑现绩效奖惩,促进了村级干部作用发挥。
三是抓好三项工作打基础。筑牢基层阵地。下功夫补上社区阵地短板,把10处社区活动场所建设列为全区2016年十大民生实事之一。同时,持续推进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规范化建设,近三年来,全区已累计投入3000多万元建成了110座标准高、功能完善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强基层组织。对21个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实施集中整顿,目前已完成整顿转化20个。持续推行社区“大党委”制,依托成立的6个社区大党委,实施资源共享,共融共建。在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开展“双覆盖”活动(有形覆盖、有效覆盖),培树了餐饮行业协会、莲花医疗等一批“五好”党建示范点。锻造党员队伍。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创新推行村级“5·15”学习法、“113”工作台账、主题党日、村级“阳光三权”等,推动基层党员干部教育管理工作走上规范化、常态化轨道。
四是健全四项机制抓落实。一是创新工作求突破。近年来我们创新推行了社区“大党委”制、农村“新型”党小组设置、农村社区“创争评”工作、机关“党员先锋号”集体创建等,推动了基层党建工作的创新发展,主要做法分别在省、市级主流媒体上进行了专题报道。二是典型培树作引领。在107国道、郾襄路、淞江路沿线和淞江产业集聚区,先后高标准打造农村、社区、非公企业等不同领域基层党建示范点77个,形成了“三线一区”党建示范带,发挥了示范引领、带动辐射作用。三是项目管理抓推进。全面推行党建项目化管理,今年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三千”党建工程(千名干部下基层、千名村级干部培训提高工程、千名干部开放型经济管理知识大培训)、党委换届、社区阵地建设等12个项目作为全区重点或创新党建项目,采取实地观摩、座谈讲评、聘请组织工作监督员等形式,督促落实,有力推动了工作。四是加大投入强保障。按市定标准及时提高了村级干部待遇,村级运转经费每村每年提高1万元、社区运转经费每个社区每年提高5000元,今年每新建一处社区组织活动场所,区财政与市财政同步各补贴10万元以上。
源汇区
年初以来,源汇区委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主线,牢固树立抓党建工作的主体责任意识,以党建项目化管理为抓手,着力抓重点创特色、抓落实强保障,有力推动基层党建工作深入开展。
突出重点,强化责任。结合年初党建述职承诺,确定了三项基层党建重点工作任务。一是创新开展智慧党建信息化平台建设。借助“互联网+”优势,引入精细化管理理念,建成以党建统领,集城市管理、社会治理、社区服务和绩效管理为一体的大数据管理信息化平台,设计了基础数据、数字党建等十个功能模块,涉及全区29个职能部门114项具体工作,初步实现全区各项基础数据随时查阅、工作动态随时掌握、工作轨迹随时记录,探索建立了党建统筹引领社会各项管理服务工作新体系。二是社区组织活动场所建设进展有序。围绕城市社区活动场所“清零”目标,逐一制定社区建设规划,建立一事一议、一线解决问题的工作运行机制,切实破解建设难题。目前,全区19个城市社区,已有8个建成并投入使用,6个正在升级改造,5个社区正在完善提升。三是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工作扎实推进。按照不低于10%的比例倒排,确定了8个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实行了区级领导分包联系制度,逐村成立了以乡镇党委书记为队长的整顿工作队,按照“一村一策”的要求,制定了整顿工作台账,定期进行督导检查,目前整顿工作已取得明显成效。
分类指导,创出特色。深入开展农村“四强一满意”工作,按照强队伍、强阵地、强管理、强服务,让人民群众满意的目标,在全面落实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清零”目标基础上,狠抓村级规范化管理,推行服务群众事项代办制、村“两委”干部轮流坐班制,实行农村干部年度考核和任期考核,调动了农村干部工作积极性。
扎实开展社区“六化一提升”活动,通过优化组织设置、加强阵地建设、充实工作力量、创新“1+5+6+N”社区管理服务模式,实现了社区党建区域化、阵地规范化、干部队伍专业化、管理智能化、服务精细化、保障制度化,推动了社区党建提档升级。深入持续开展“家在社区”党员先锋行动, 3000余名“红马甲”党员志愿者活跃在社区管理、城市创建工作一线。
在非公企业开展“七有一化”创建工作和“双覆盖”活动,提高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辐射力和工作水平。积极创办“微党建”特色服务,将“微党课”、“微党讯”、“微交流”作为创新基层党建工作的新途径,增进基层组织活力。
健全机制,强化保障。加强组织保证。对基层党建工作实行项目化管理,成立基层基础工作和智慧党建信息化平台建设两个党建工作指挥部,每季度召开一次党建工作调度会,研究解决工作难题。建立健全财政保障机制。将智慧党建信息化平台建设、社区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农村社区工作运转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全年基层党建投入超千万。健全完善督导考核评价机制。成立督导问效指挥部,将党建工作和经济目标任务一并督导考核。落实区、乡(镇、街道)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联考联评制度,每年层层组织开展党建专项述职考评,推动基层党建工作落实。
召陵区
“党旗似火,百舸争流齐奋楫;美景如画,干群同心谋跨越。”召陵区基层党建工作在创新中实现“三大转变”,焕发出了勃勃生机。
转变之一:压力变动力。年初,区委书记与基层党(工)委书记签订基层党建工作目标第一责任清单责任书,从“谁来抓”、“抓什么”、“怎么抓”三个方面,细化职责、目标和任务,坚持季度督导、排序通报,对落后的党(工)委书记进行约谈、督促整改,并将责任清单完成情况作为单位领导班子年度考核、基层党建工作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使党建责任可看、可比、可考核。绳墨分曲直,规矩定方圆。一张责任清单,工作责任由“软”变“硬”,量化目标由“虚”变“实”,考核力度由“弱”变“强”。党建责任的落实,将无形的压力内化为有形的动力,基层党建实现了行政指令型向责任推动型的转变。
转变之二:“短板”变“样板”。2014年前的召陵,随处可见残破不堪的村室,让人不愿意与党的阵地联系在一起,全区达标的村室不足五分之一。从2014年10月开始,召陵区整合组织、民政、卫生等部门项目资金,为每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争取建设补助10~21万元。同时,聚集驻村共建单位、第一书记和乡村干部的力量,将人力、物力、财力投到基层,集中规范党群服务中心。
两年来,全区共整合项目资金1500万元,新建两层楼300平方米以上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106个,广场500~1000平米左右;规范村级党群服务中心117个,设置服务大厅、民主决策室、矛盾调解室、留守儿童之家、幸福院、卫生室、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服务功能十多项。另外,召陵区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采取集体资产租赁、“党旗引领合作社”等模式,增强村级集体“造血”功能。
转变之三:被动变主动。召陵区委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契机,创新实施“红色细胞156工程”,激活每一个细胞,激发整体党员队伍的生机和活力。“1”是在基层党组织中,开展每月一次“心中有党 对党忠诚”主题党日活动;“5”是在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中,开展党员“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亮业绩、亮形象”五亮活动;“6”是农村(社区)党员,按照“普通党员、党员中心户、党员网格长、村组(社区)干部党员、流动党员、老党员”六个类别,开展积分管理。如今,每月5·10主题党日已成为广大党员雷打不动的集中活动日,大家一起重温入党誓词、学文件、议事情、过组织生活、开展志愿服务,成为了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
在电商园区,按照“双覆盖”要求,成立电商园党总支、非公企业党支部,以“青春党建”为主题,开展青春在线、青春驿站、青春梦想、青春绽放等活动,党员、团员、工会会员亮明身份,助力发展,唱响了红色主旋律,实现了党员企业共成长。
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
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坚持以“两争一创”为总揽,不断创新体制机制,激发干部活力,打牢基层基础,推进基层党建工作扎实开展。
一是抓创新建机制。实行条块化管理。立足示范区开发建设的阶段性特征,对党的建设实行条块化管理,成立党的建设指挥部,建立由区党工委统一领导,区党工委书记负总责,党工委副书记、纪工委书记具体负责、区直有关部门和两镇具体推进的体制机制,实现区镇党建工作一体、上下联动。明确工作重点。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机关干部,培养优秀党组织书记,培育优秀共产党员,构建党建工作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发展的长效机制。完善推进措施。实行基层党建工作责任清单制度、现场观摩讲评制度、定期通报制度,完善述职考评机制,严格考核奖惩,全力推进示范区党建工作发展。
二是抓创优激活力。深入开展争当“三强”机关干部、争当“三强”村党组织书记和创建“四好”村“两委”班子的“两争一创”活动。加强过程管理。建立月督导、季讲评、半年总结、年终总评制度,每月对30个行政村的活动开展情况督导一遍,每季度集中讲评一次,每半年组织两镇行政村支部书记集中观摩,逐一述职,镇党委书记逐一点评,与会人员民主测评,测评结果作为年度评选的重要依据。强化示范带动。召开全区三级干部大会,对评选出的“三强”机关干部、“三强”村党组织书记和“四好”村两委班子进行大张旗鼓的表彰,并对其先进事迹广为宣传,全区广大干部活力得到进一步迸发。
三是抓规范打基础。面向市直和县区选调了一批业务骨干,成立了示范区机关党组织,完成了乡镇党委换届。以制度创新推进基层四项基础制度全面落实,建立了“一员两中心”制度,设立镇村组三级调解员,深化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制定打造学习型机关的七条措施,组织机关全体党员和行政村党支部书记赴大别山干部学院接受党性修养专题教育,建设了一批“两学一做”示范点。加强党员日常管理,认真开展5·10主题党日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一系列活动,因地制宜便民利民、扶贫帮困;实行“1+1”党员分类积分管理,创新推进“双量双评”;认真开展党员组织关系排查清理、党员违纪违法未予处理情况排查和党费收缴专项检查,打牢基层基础。
经济技术开发区
近年来,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主动作为,精心组织,通过“一转三抓三提升”扎实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实现党建和发展双促进双丰收。
“一转”即:转变观念。牢固树立“抓好党建就是最大政绩”的理念,从区党工委班子成员、各级部门负责人到基层干部,全区上下统一形成了抓党建、促发展的共识,通过定期研究、观摩、督导,层层传导压力,使党建工作成为全区发展的根本抓手。
“三抓”即:一是抓阵地。高标准打造了河东李、王庄等11个村室和湘江路社居委党群服务中心,规范提升了30个基层党建阵地。同时,高标准建设非公企业、机关党建阵地17个,实现基层党建阵地全覆盖。二是抓组织。抓好基层党建工作机制建设,认真落实“4+4+2”党建制度体系,全面实行村干部坐班制度,重点抓农村软弱涣散党组织整治,全区基层党组织建设制度化、规范化水平不断提升。三是抓保障。加大基层党建工作投入力度,从人、财、物三方面全力保障基层党建工作需要。各级基层组织配齐配强党务工作者,村级运转经费提高到每村2.5万元,村支部书记补贴提高到每月1600元,社区党建服务人员的补贴达到市定标准,各项保障全面落实到位。
“三提升”即:一是抓农村党建,提升集体经济水平。在农村基层组织牢固树立“党建+集体经济”的理念,通过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在资金、物资、信息、项目等方面给予大力帮助,积极推动全区农村土地流转工作的不断发展。二是抓企业党建,提升经济效益。全面实行县级干部联系企业制度,开发区县级领导干部与区内11家非公企业党支部结成“对子”,帮助企业开展党建工作、完善党建阵地、助推企业快速发展。目前,全区已有新三板上市企业5家,另有2家企业年前有望挂牌新三板。三是抓社区党建,提升便民服务水平。建设服务型社区党组织,完善服务体系、创新服务机制、提升服务水平,引导和凝聚社区各类组织和广大党员积极参与社区服务,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目前,所有社区均已建立一站式服务机制,真正成为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便民场所。
西城区
近年来,西城区以“强基础、抓规范、促提升”为思路,狠抓基层基础规范化建设,着力打造典型和示范带动的提升工程。
一是抓重点强基础。干部队伍培优配强。紧紧围绕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目标要求,结合驻村共建工作,对于党组织建设薄弱村,直接选派机关优秀干部担任第一书记,帮助理清发展思路,解决乱、弱难题;充分发挥“村官论坛”凝心聚智作用,形成“协会搭台、村官唱戏”的良好氛围,实现村干部综合素质、集体经济发展双提升。党建投入点面保障。全年投入1100余万元用于党员培训、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等基层党建工作。
二是抓载体立规矩。教育常态化素质再提升。近两年组织全区党员干部390余人次分别赴大别山和红旗渠干部学院开展党性教育培训;组织农村党员1600余人次开展培训11期,以集中性教育不断提升党员的综合素质能力。活动多样性意识更到位。结合“两学一做”专题教育,充分围绕学习党章、学习党规党纪、交纳党费、开展组织生活、实行民主议事、落实公开制度“六事联动”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同时结合主题演讲比赛、基层义诊、慰问帮扶、党员志愿服务等活动,不断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归属感和身份意识。制度科学化管理更规范。完善出台《村级干部管理办法》,严格落实村干部坐班代办制、村财镇管和书记、主任联合审签制,以制度切实规范村级权力。
三是抓规范求突破。四项机制落实群众得实惠。大力推动“四议两公开”,解决群众行路难、就医难等生产生活难题240余件,有效调解化解矛盾纠纷530余件,民主决策征地拆迁、土地流转等重大事项160余件,打造高效生态产业园,带民致富能力明显增强。非公党建全面跟进企业得发展。摸排整合辖区内非公企业情况,并指导发展成熟的企业建立党支部,派出党建指导员实行“点对点”帮扶指导,以党组织的先进性有力助推企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