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财经新闻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16年11月8日 星期

“要帮在点子上,更要扶在关键处”
——市国税局帮扶临颍县石桥乡吴刘村脱贫工作纪实

■本报记者 高海波 姚 肖

“以前这个村没有村室,村干部商量工作要么在哪个村干部家,要么随便找个地方。这样导致了村里的凝聚力不强。因此,驻村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帮助村里建一个村室。”2014年9月,临颍县国税局选派左向宇到临颍县石桥乡吴刘村担任党支部第一书记,如今回忆起刚来时的场景,左向宇说。

驻村帮扶工作开展以来,市国税局领导班子高度重视,按照市国税局以“突出发展产业、提升造血功能、改善村容村貌、保障民生发展”为重点的要求,开展精准扶贫。左向宇更是严格要求自己,按照“住得下、稳得住、接地气、干实事”的标准,突出在“两基两貌”(即“两委”班子及党建基础、群众思想基础、村容村貌、精神风貌)建设上下功夫,取得了良好的工作实效,赢得了广大村民的认可和赞扬。

凝聚人心 改变精神面貌

吴刘村有190多户,800多人,位于临颍县城以北近20公里,临近许昌市。“别看这个村子不大,人口也不是很多,但由于党支部和村委会没有村室,村干部开展工作也不硬气,人心有些散,村子里也不是太和谐,更导致了很多工作不好开展。”石桥乡驻村干部乡人大主席团主席李献甫对记者说。

“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了!”这虽然是电影里的一句台词,但这样的局面就真真切切摆在了左向宇的面前。怎么办?经过慎重的思考,再加上前期的有效调研,左向宇有了一个清楚的思路。他找到村委会主任、代理党支部书记的刘振甫一起商量,决定在工作开展之前,要先把人心凝聚起来,改变村里人的精神面貌,树立党支部和村委会的形象,让村民们相信村干部,让村民感到有希望、有奔头。

于是,左向宇抓住即将进行换届选举的时机,广泛接触群众,了解群众想法,搞好选举。2015年3月12日,通过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选举法》规定和严谨细致的工作程序,成功进行了村“两委”换届选举,配齐了村里的领导班子。

班子组建后,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强化班子建设和党建基础工作。针对村班子刚刚换届、理解政策不透、工作思路不够开阔、思想观念陈旧的实际情况,左向宇与村干部交流谈心,沟通思想,凝聚促进全村发展的共识和信心。同时,组织班子外出学习先进模范村建设经验,开阔眼界,拓宽思维,激发“两委”班子的工作热情,真正成为村里脱贫致富的“领头羊”和“火车头”。对于党员队伍,定期组织召开党员大会、组织生活会,按照“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要求,集中组织党员学习党章,领会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历次全会精神,掌握省、市、县、乡的有关政策文件, 切实增强党员意识、看齐意识。组织党员参加农业实用技术培训,鼓励党员积极建言献策,找寻好的发展思路,做发展致富的践行者、引领者。

针对该村由于历史原因上访告状不断的情况,左向宇积极协调处理矛盾纠纷、稳定群众思想,针对群众反映最强烈的村里财务混乱、账目不清等问题,及时与石桥乡党委汇报情况,提出解决方案措施,得到党委的大力支持。乡党委专门成立以书记曹学锋为组长的吴刘村财务核查小组,针对每笔村民有疑问的资金项目,一一进行调查核实,实行财务公开,向村民交了一个明白账,让村民都得到了满意的答案。

分步实施 加强基础建设

“俺村东头有一处村民取土留下的大坑,一下雨就容易积水,加上村民经常往坑里倒垃圾,常常臭气熏天,每到夏天更是蚊蝇横飞,村民苦不堪言。左书记来了之后,不仅把大坑填上了,还在上面给村里盖了一个村室,真是给老百姓办了一件大好事!”采访中,吴刘村一位村民向记者说道。据了解,为建好村室,左向宇没少下功夫,最终,在市国税局的协调下,筹集资金40万余元,为村里建起了一座高标准的村党群活动中心,改变了以往党员群众开会、学习没地方的窘状。

村室建起来了,村民们对村里新的领导班子也有了信心,有问题也愿意和他们商量,有困难也愿意找他们解决。

此外,针对群众出行难、缺乏文化娱乐场所的现状,左向宇积极向市国税局党组反映,及时研究帮扶方案,帮助村里建设基础设施,改善村容村貌。最终,筹集资金10万元,为村里修建了2000余平方米的高标准文化广场,还配套建造了围墙、篮球场、文化长廊、文化墙、舞台、健身器材和绿化景观等,为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提供了好去处。同时,协调资金4万余元,对吴刘村主干道两侧房屋进行粉刷美化,在墙体绘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壁画几十幅,修建垃圾池3个,花池20个,绿化树3000株,美化村容村貌。协调资金40万余元,对吴刘村主干道进行硬化,长约2.5公里,受惠全村群众。近期即可动工。筹集资金45万余元,对村里用电线路进行了改造,并安装路灯50余盏,方便了村民夜间出行。

因地制宜 开展精准帮扶

“我刚来吴刘村的时候,看到几乎每家门前都停有大型农业机械。这样的村子里会有贫困户?我自己都不相信。”说起对贫困户的帮扶,左向宇告诉了记者他刚到吴刘村时看到的情景。后来,经过调查走访,左向宇发现,虽然吴刘村有很多村民家里购买了大型农业机械,由于村民都是自己干,一旦家里的顶梁柱出现了大病或意外,整个家庭很快就会贫困下来。“要解决贫困问题,必须找准根,要帮在点子上,更要扶在关键处。”左向宇总结道。

针对群众反映的贫困户数不实、不公等问题,左向宇对村里原来申报的93户贫困户进行了重新核实,排除了30多户不符合贫困户条件的村民,并把原来没有纳入贫困户的村民纳入进来,这一举措让村民看到了希望。“不是村民不相信我们,而是我们的工作有没有公平、公正、公开。”左向宇如是说。

为抓好精准扶贫工作,吴刘村积极拓展扶贫新业态,多渠道促进群众增收。一是“光伏扶贫”。准备新建分布式光伏电站,户均年增收3000元。二是产业扶贫,通过土地流转等方式吸收贫困户加入,在现有小辣椒种植130多亩的基础上,扩大小辣椒种植面积。三是带头人带领脱贫。村里有个床垫厂,扩大规模需要资金,中国工商银行临颍县支行贷款了10万元,现在有无息贷款政策,能吸收贫困户打工。下一步要积极争取国家扶贫资金,切实帮助村里脱贫致富。

为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吴刘村以村室为载体加快村里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电影放映、文艺演出、广场舞比赛、农家书屋等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活动。

一是发挥老年群体优势,成立“夕阳红”老年工作理事会,协助做好敬老美德宣传教育、老年人权益保护、村务管理监督、民事纠纷调解、老年人文体活动等,体现老有所为,倡树敬老风尚。二是召开“三八”妇女节暨创业交流座谈会。组织村民就该村党的建设、村庄规划、村集体增收、贫困户脱贫致富、妇女创业等议题进行讨论,集思广益,广泛征询意见建议。三是开展关爱儿童活动。在“六一”儿童节,为全村120多名小学生每人赠送一件爱心书包、一只文具袋和课外书籍,在让孩子们体会到党和政府关爱的同时,也进一步增进了党群感情和干群关系。四是开展评选“好媳妇”、“好婆婆”和“全家福拍照”活动。春节期间评选“好媳妇”3名,“好婆婆”3名,并向她们发放了荣誉证书和奖品,倡导村民增强家和万事兴的优良传统理念。五是开展救危济困活动。驻村至今,“三夏”、“三秋”、春节期间共慰问贫困户60余户次,扶贫资金及物品3万余元。

如今,吴刘村的精神面貌大有改观,群众纷纷反映,村里出现了“两多两少”的现象:休闲健身、跳广场舞的多了,喝酒打牌、打架闹事的少了;党员群众去活动中心学习聊天的多了,去基督教堂祷告的少了。吴刘村实现了大变样。


下一篇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漯河日报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