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菜肴以咸作基础味,是食盐让我们享受到了美味佳肴。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证实,人群的血压水平和高血压的患病率均与食盐的摄入量密切相关。50岁以上的人、有家族性高血压的人、超重和肥胖者,其血压对食盐摄入量的变化更为敏感,膳食中的食盐如果增加,发生心脑血管意外的危险性就大大增加。
中国营养学会建议健康成年人一天食盐(包括酱油和其他食物中的食盐量)摄入量不超过6克。
1.首先要自觉纠正因口味过咸而过量添加食盐和酱油的不良习惯,对每天食盐摄入采取总量控制,用量具量出,每餐按量放入菜肴。
2.一般20毫升酱油中含有3克食盐,10克蛋黄酱含1.5克食盐,如果菜肴需要用酱油和酱类,应按比例减少食盐用量。
3.习惯过咸味食物者,为满足口感的需要,可在烹制菜肴时放少许醋,提高菜肴的鲜香味,帮助自己适应少盐食物。
4.烹制菜肴时如果加糖会掩盖咸味,所以使用量具更准确。此外,还要注意减少酱菜、腌制食品以及其他过咸食品的摄入量。
人类饮食离不开油,烹调油除了可以增加食物的风味,还是人体必需脂肪酸和维生素E的重要来源,并有助于食物中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利用,但过多脂肪摄入会增加慢性疾病发生的风险。
科学用油包括“少用油”和“巧用油”,即控制烹调油的食用总量不超过每天30克,并且搭配多种植物油,尽量少食用动物油和人造黄油或起酥油。
“少用油”。使用带刻度的油壶来控制炒菜用油;选择合理的烹饪方法,如蒸、煮、炖、拌等,使用煎炸代替油炸;少吃富含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酸的食物,如饼干、糕点、加工肉制品等。
“巧用油”。动物油的饱和脂肪酸比例较高;植物油则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不同植物油又各具特点,如橄榄油、茶油、菜籽油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玉米油、葵花籽油则富含亚油酸,胡麻油(亚麻籽油)中富含a-亚麻酸。因此应当经常更换烹调油的种类,食用多种植物油,减少动物油的用量。(更多健康知识请关注漯河健康教育新浪微博和微信)
公共卫生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