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珂 韩中玉 王 磊
明快简洁的页面,琳琅满目的商品,详细的介绍,免费贴心的服务,这是漯河商贸网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漯河商贸网既不同于政府外宣网站,又不同于单纯的营利性商业网站,自建成运行以来已入驻商户3000余家,涵盖餐饮、零售、服饰、家私、汽车销售等多种业态,正逐渐成为漯河本土具有影响力的商贸网站。
网站独具特色,微信同样出彩。手指轻点加入漯商联盟,各类商品优惠活动令人目不暇接,更有新闻资讯、公益活动信息及时推送,为商户与消费者搭建了一座沟通的桥梁。截至目前,漯商联盟微信公众号浏览量已突破56万人次。
令人惊讶的是,这“一站一微”竟是出自源汇区市场办之手。一个区直单位,为何要筹办“一站一微”?筹办过程经历了哪些曲折?未来有何考量?笔者日前到源汇区市场办一探究竟。
立足商贸立区定位
走电商实体融合之路
“开办‘一站一微’是深思熟虑后的选择。”面对笔者询问,源汇区市场办主任靳清洲说,“源汇区作为漯河市商贸中心区、核心区,随着电商时代来临,市场办一度缺乏相应的平台,服务商户、企业显得力不从心;传统商业受到电商冲击,大多数商户不具备电商基础操作知识,不能融入互联网借力发展;一般电商网站难以克服管理运营手段不完善的弊端,部分消费者权益没能很好得到保障,需要政府牵头引导规范。基于此,促成了我们开办‘一站一微’的想法。”
想法固然美好,但现实困难重重:缺资金、少技术,无人员、无设备。2013年,区市场办召集全体人员开会讨论此事,大家顾虑重重:困难这么多,平台如何建?源汇区市场办领导班子的一席话,给大家增添了信心:“万事开头难。只要有信心,敢于迎难而上,资金、技术、人员问题都能克服,电商平台也会逐步建成,兴商梦想终将实现。”
说干就干。他们立足网媒互动,把漯河商贸网建设放在首位,为微信公众号等电商新媒体铺平道路,积累经验。
面对技术的缺乏,区市场办专门组织人员到阿里巴巴·漯河产业带、富士康电子商务产业园参观考察,并邀请专家授课。全体人员学习网站设计和电商营销推广等知识,逐渐成为一批业务中坚。
面对资金的缺乏,区市场办一方面争取政府支持,另一方面从有限的办公经费中挤出部分资金,为相关科室购置了计算机、照相机、投影仪等设备。
开办网站需要扎实、详实的数据支撑。为了收集数据,区市场办采取“五+二”、“白+黑”的形式,组织人员分赴辖区街道,围绕商户位置、经营范围、商铺面积等内容动态收集,在5个多月的时间里,掌握了全区14137家商户的具体信息,并建立了商家电子信息数据库,为漯河商贸网筹办奠定了坚实基础。
“那段时间,大家工作连轴转,困了就在办公室里眯一会儿,饿了就泡碗方便面,就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让漯河商贸网早日建成投用。”区市场办工作人员回忆道。
(下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