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明
“逛”胡同,游博物馆……这不是课外活动,而是期末考试。目前,中小学陆续进入期末考试阶段,记者发现,北京市采取“乐考”的小学越来越多,没有试卷,没有“题海”,学生们玩着、乐着就完成了考试。据了解,小学低年级“乐考”成绩通常以优、良、中、差进行评定,是学生一学期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所占比例由各学校自行规定。(1月4日 《北京日报》)
一提起考试,相信大家总会有许许多多的感触。笔者还清晰记得学生时代最流行的一句顺口溜:“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对学生来说,一张小小的成绩单承载了太多的喜怒哀乐,考得好了老师表扬、同学羡慕,还有奖品拿,考得差了家长就横眉冷对,抑或责骂体罚。
不得不承认,目前在众多学生、教师、家长心中,分数仍然占据着至高无上的地位,学校评价以“分数论英雄”的做法还普遍存在。这种方式不仅会使一些学生的身心受到伤害,而且也会引导学生树立向分数看齐的错误认知,不利于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翻开新闻报道,你会发现,学生因考试分数不理想而自杀或离家出走的新闻报道,并不少见。在国家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唯分数论”的传统学生评价方式显然与教育发展大局格格不入,是到了该变一变的时候了。
那么,学生的评价方式该怎样变,才更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呢?透过新闻报道我们看到,北京市一些学校的做法让人眼前一亮:学生期末考试,不是坐在严肃的考场上奋笔疾书认真答卷,而是以“逛胡同、游博物馆、听故事、看图说话”这些悠然自得的方式进行。
这种“乐考”模式,不仅激发了学生参与考试的积极性,也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动脑、动口能力,更有利于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此外,采取“乐考”模式还有一个优点——只进行等级评定不打分,就有效避免了考试分数排名对学生的压力,更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值得注意的是,报道中的“乐考”模式,仅仅只是在北京小学低年级普及,而中、高年级学生却没有纳入“乐考”范畴。从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来看,笔者认为不妨把“乐考”模式推广开来,范围可以覆盖中小学,学校可以根据各个年龄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习惯,科学设计趣味性强的情景测试题目,让学生在美的体验中成长、成才。当然,对于家长来说,要对学校的教育改革充满信心,认真配合学校搞好孩子的学习教育。
眼下,离各地中小学期末考试越来越近了,笔者真心期待能有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校积极行动起来,大胆创新学生评价体系,努力探索丰富多彩的“乐考”模式,切实为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创造更加良好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