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 新 左素莉
“市委七届二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加快推进临港产业园现代物流核心区重大项目建设,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实施‘三大行动计划’,注重以城带乡、发挥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的引领作用。这些重大利好政策和工作布局为示范区进一步加快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必将为示范区的开发建设注入新的活力,加快示范区大开发、大建设、大收储、大发展的步伐。”近日,市政府党组成员、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党工委书记王国干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为贯彻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近日召开了示范区领导班子扩大会议,就全区2017年重点工作进行专题研究,提出要建设“四大载体”,突出“五个着力”,出实招、用真劲、求实效,全面推进示范区建设再上新台阶。
成立四大指挥部,建设“四大载体”。示范区成立了临港产业园、高端服务区、文化教育科技园、都市生态农业园建设指挥部,建设“四大载体”。一是建设临港产业园。围绕争创“河南省产业集聚区、河南省示范物流园区、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目标,建设布局合理、产业高度集聚、园区特色鲜明、基础设施完善、生态环境优美,集储运中心、配送中心、流通加工中心、市场交易中心、信息服务中心于一体,海关、商检、保税物流等配套服务功能健全,公路港、水运港、铁路港和信息港多式联运、对接航空港的豫中南对外开放平台和现代商贸物流中心。二是建设高端服务区。重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打造区域产业服务中心,创建现代总部服务基地及研发、创新、培训、推广平台和高端、综合、公共服务中心。三是建设文化教育科技园。坚持文化教育科技事业和文化教育科技产业双轮驱动,加强许慎文化园建设,加快职业技术院校建设,谋划建设文化主题公园,将姬石镇打造成为历史文明传承地,形成融文化、教育、科研、服务、居住、游憩为一体的文化特色城区。四是建设都市生态农业园。建设设施先进、管理科学、资源循环利用、田园风光优美的现代都市生态农业园区,开工建设开源集团三河湾都市生态农业示范园,加快推进河南乡土植物园项目建设,科学规划姬石休闲农业产业带。
实干创新,突出“五个着力”。一是着力抓好项目建设。围绕“一港三园一中心”战略定位,谋划重大建设项目,力促早签约、快开工、早投产。2017年计划安排市定重点项目14个以上,总投资56.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6.5亿元。计划2017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亿元以上。二是着力抓好招商引资。2017年,谋划包装超10亿元总部型、基地型、概念性重大招商引资项目5个以上;在谈现代物流、智能仓储项目20个以上;签约超亿元项目6个以上,其中10亿元至30亿元项目1个、超30亿元项目1个,力争引进世界500强、国内500强、行业百强企业投资超亿元项目1个以上、园区共建项目1个以上,落地超亿元项目2个以上。三是着力抓好基础设施建设。2017年要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年”活动,实现和市区的基础设施无缝对接。加快推进沙澧河复航漯河船闸工程建设,尽快具备通航条件。加快沿河滩内整治及东湖、道路支路系统等基础设施建设,以优美的景观设计,打造城市新亮点。四是着力抓好开放平台建设。筹建漯河海关办事处,加快综合保税产业园区建设,完成进口肉类指定口岸漯河查验区二期建设,推动豫南陆路口岸搬迁,并及早谋划粮食口岸、电子口岸、汽车口岸、进口木材指定口岸等项目。五是着力抓好民生保障。抓好脱贫攻坚。落实政府兜底政策,加快坡杨村整村脱贫推进速度,不断改善基本民生,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如期完成全区脱贫目标任务。完善就业创业体系。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推进“双创”示范园建设。完善教育服务体系。重点推进西湖学校建设,开工建设漯河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市第一中专等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