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明奇 胡晓慧
“现在,舞阳县城各项便民公共设施配套齐全。就拿这体育广场来说,不仅有塑胶跑道,还有篮球场、乒乓球台和各种健身器材,我天天都过来锻炼身体。”1月17日上午,67岁的徐国庆老人一说起县里新建的体育广场,就不禁竖起大拇指说。他告诉笔者,广场外是宽阔的街道,人行道全都铺设了地砖,商铺店外占道经营的现象消失了,道路两旁的车辆停放有序了,人们出行更加顺畅便捷了。这是创建工作给老百姓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变化。
自开展“三城同创”(创建省级文明县城、省级卫生城、省级园林城)以来,舞阳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求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的理念,以打造“天蓝、地绿、水清、路畅、城美”为目标,把“三城同创”作为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公民素质、提升城市品位的有力抓手,以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为统揽,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加大城乡环境整治力度,塑造了优美、整洁、文明、有序的城乡新形象。由此,舞阳县于2016年再次获得“省级文明县城”荣誉称号,并首次获得“省级卫生县城”殊荣。
完善设施 扮靓市容
城市发展得好不好,不仅仅只看高楼、广场这些“面子工程”,更要看老旧小区这种不起眼的“内里”。站在人民路东段名人苑小区门口,笔者看到小区崭新的水泥路平坦整洁,房前屋后都划了停车位,车辆摆放有序,楼道墙面粉刷一新,健康教育知识展示牌、文明宣传图随处可见。很难想象在此之前,名人苑小区是个因无人管理而变得破败不堪,车辆乱停乱放,垃圾乱扔,基础设施日益严重老化,排水设施、道路、路灯常年得不到维修的问题小区。
“现在,小区路面铺上了沥青,垃圾按时清理,环境焕然一新,还新安装了视频监控系统,划了停车位,以前那种争车位、堵住通道的情况没有了。”舞阳县交警大队办公室负责人告诉笔者,自全县开展“三城同创”以来,舞阳县交警大队按照创建标准和目标任务,对名人苑开展结对帮扶,帮助居民对小区环境进行整治,多次开展清理垃圾、小广告行动,并在小区规划停车位,对小区破损墙面和下水道进行整修,并制订《居民文明公约》,小区的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只是舞阳县委、县政府深入开展“三城同创”的一个缩影。开展创建工作以来,舞阳县始终把创建工作与改善居民生活环境紧密结合起来,注重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入资金5亿多元,对城区两个农贸市场、18个“城中村”、31条道路、76个老旧小区、120多条背街小巷进行了全面升级改造。新建改造道路31条,道路硬化、绿化、美化、亮化率达到99%;城市道路装灯率达到100%。新建街头游园10个,新增绿化面积3.7万平方米,城区绿化覆盖率达3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9平方米。筹资1500余万元添置环卫机械设备,新增果皮分类箱2000个、吊臂垃圾箱65个,新建公厕连体垃圾中转站25座,改建公厕19座、垃圾中转站8座,城区垃圾袋装化覆盖率达到85%,县城环境卫生质量大幅提升。
随着创建工作的不断深入,在全县干部群众的不断努力下,营造良好的居住环境正在一步一步变为现实——城乡基础设施和城市功能日益完善,人居环境不断优化,县城环境卫生设施落后的状况得到全面改善,服务功能更加强大,百姓生活更为舒心。
(下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