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法制时空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17年2月23日 星期

让法律成为青少年的朋友
——全市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纪实
法治宣传教育基地模拟法庭“开庭”。

■文/图 见习记者 薛宏冰

通讯员 贺响洲

“遇到校园暴力侵害时,该怎么办?同学邀请你到网吧打游戏时,该怎么办?当你遇到小偷在偷别人物品时,该怎么办?”这是我市青少年法治教育普法讲师团老师借新学期开学之机为青少年学生上第一堂法治课的情景。

“青少年是人生最关键、最重要的时期,为青少年学生上第一堂法治课,是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国家、省、市普法规划及《漯河市关于进一步深化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方案》的要求,目的是从小在他们心中播撒下法律的种子,树立法治理念,养成学法、守法习惯,让法律成为青少年的朋友。”市司法局局长、市依法治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吴凭升说。

近年来,市司法局、市依法治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始终把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作为法治宣传重要内容,统筹谋划、精心组织、创新形式、丰富内容,使青少年抬头看到法律,举手触摸到法律,用法律滋养青少年成长。

量身定制学法菜单

不久前,青少年法治教育普法讲师团在郾城区实验小学举办了一场生动有趣的《青少年网络游戏警示》专题讲座,普法讲师团老师在课上首先给同学们观看了一张张因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走向犯罪道路的漫画图片,又讲解了一个因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走上犯罪道路的案例,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

“当前,青少年因沉迷网络游戏而荒废学业、离家出走、抢劫犯罪的事件屡见不鲜,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泥潭不能自拔,已经成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要而紧迫的现实课题,亟待解决。”青少年法治教育普法讲师团老师说。

市司法局、市依法治市办为实现精准普法,提升普法的针对性、有效性,开展按需普法、菜单普法,实现普法效果的最大化。深入各级各类学校走访调研,在法院、检察院、公证、法律援助中心、基层法律服务等服务窗口收集青少年普法的意见建议,以问题为导向,准确把握青少年普法的需求。制订《关于进一步深化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的实施方案》,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制度、精心策划、创新形式,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积极开拓第二课堂,统筹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方作用,加强学校法治文化建设。成立青少年法治教育普法讲师团、普法志愿者队伍,建立精准普法人才储备库。依据《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建立健全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考核评价机制,有力地促进了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的深入开展。

“针对当前在校学生中易发生的打架斗殴、抢劫、盗窃等案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具体生动的案例,深入浅出地阐述和剖析了青少年在道德养成、品德培养、遵纪守法等事宜上应当注意的问题,引导大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利益观,坚定理想信念,自觉远离违法犯罪,提高自我防范、自我保护、自我救助意识。”市依法治市办负责人讲。

近年来,市司法局、市依法治市办集中开展青少年法治宣传专项主题活动5次,举办青少年法治图画展巡回展3次,组织普法讲师团深入各级各类学校学举行法治报告会300多场次,免费发放青少年法治宣传书籍10万余册,为培育青少年法治观念、树立法治信仰奠定了坚实基础。

法治文化熏陶滋养

一座200多米的围墙,各式各样的漫画人物串联起一个个法治小故事、法治小知识,讲述着学法、守法的重要性。这是郾城区实验一中开展的“让墙壁说法”活动。同学们从艺术和创意角度,将发生在身边的生动的法治案例用漫画的形式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

近年来,市司法局、市依法治市办以有效的校园法治文化为抓手,积极深化法治文化进校园活动,创新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形式,根据青少年的身心特点和接受能力,以校园生活为主阵地,进行“润物细无声”的法治文化建设。协调有关部门按照“谁执法、谁普法,谁主管、谁普法”的原则,利用学校法治教育平台,利用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典型案例,组织开展模拟法庭、以案说法等活动。鼓励各级各类学校积极开展青少年法治文化作品创作活动,鼓励青少年用身边的案例事件自编、自导、自演法治文艺节目。开展法治诗词、书法、绘画、舞蹈、雕塑等创作征集活动。利用校园宣传栏、学校阅览室、班级黑板报以及校园广播开展校园法治文化建设,让学生在法治文化熏陶中学法。

“加强校园法治文化建设,有利于青少年养成良好的法律意识,做到遵纪守法;有利于青少年形成更好地用法习惯,提高抵御违法犯罪的能力;有利于青少年从犯罪年龄的低端抓起,有效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件的发生,起到抑制犯罪低龄化趋势的作用,维护社会秩序长期稳定。”市司法局负责人说。

目前,全市大部分学校建有法治长廊、法治橱窗、法治图书室等,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接受法治文化的熏陶。据了解,全市有30所学校被评为省依法治校示范校,有60所学校被评为市依法治校示范校。

法治教育寓教于乐

法治宣传区使我们增长法律知识,告诉我们遇到法律问题如何依法维护自身权力;法治典故区让我们了解中外历史法律小故事,树立法治意识;法治游戏区让我们在娱乐中接受法治知识的熏陶,增长法律知识……在漯河市沙澧法苑参观,这里的一切都让我们眼前为之一亮。

2015年,市司法局、市依法治市办依托漯河沙澧公园风景好、视野广、青少年聚集多的优势,投资100多万元,建成了占地3.6公顷的漯河市沙澧法苑,法苑以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相结合,法治宣传与法律故事相结合,法治人物与法律格言相结合,主要通过富有艺术气息的雕塑、漫画、造型、景观石和新媒体、声光电等现代科技,把法治思想、理念与景区环境、设施完美融合,充分展示古今中外法治文明成果,赋予景区新的内涵和生命,使青少年在休闲、健身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法治文化的熏陶,达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之目的。

2014年,郾城区司法局在郾城区实验一中建成了第一个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基地把法治内容融入青少年素质教育中,以活动为载体,以实践为内容,建立了青少年法制教育体验馆,设置了法制长廊、芝麻开门、模拟法庭、学法跳跳乐等10多个以学生亲自动手为主的法治教育项目,突出趣味性、体验性、知识性,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单一的灌输式教育模式,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启发式教育模式。2016年,该局又在郾城区实验小学建成了第二个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基地,该基地设置了模拟法庭、普法游戏、青少年心理测试室等9个功能区。2月13日下午,市司法局联合教育局、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办公室在郾城区实验小学举办“法律进学校暨‘与法同行,放飞梦想’青少年宪法教育巡展”启动仪式,并举办了新学期全市第一场青少年法治报告会。会上,要求各部门按照“谁执法、谁普法,谁主管、谁普法”的原则,积极开展“法律进学校”普法宣传活动,同时,要求各县(区)按照启动会的要求,开展好“法律进学校暨‘与法同行,放飞梦想’青少年宪法教育巡展”活动,并选择基础好且有条件的学校建立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基地,为青少年法治宣传创造良好条件。目前,全市共建青少年法治教育室800多个,大型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3个,为全市青少年学法提供了场所。

“要想让青少年学法、遵法,前提是让青少年喜欢上法律,与法律‘交朋友’,只有这样,才能让青少年产生内心的敬仰与尊重。近年来,我们进行了有力的探索和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开拓创新,聚心聚力,让法律从枯燥的条文中走进青少年心中,让法律真正成为青少年的知心朋友。”吴凭升说。


下一篇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漯河日报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