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李文姣
一滴水怎样才能不会干涸?将它放入大海里。个人之于集体犹如一滴水之于大海,个人只有融入集体才能更具生命力。对于郾城区城关镇初级中学(以下简称城关镇中)语文教研组的老师们来说,这个集体既是个人进步的阶梯,也是他们实现个人价值的舞台。
城关镇中教研组现在共有25位教师,其中有6位高级教师、19位中学一级教师。在全组老师的共同努力下,语文教研组在城关镇中各教研组中一枝独秀。多年来,老师们以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务实的教学理念深耕教学,多位老师曾获得全市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河南省“一师一优课”一等奖,20人曾执教市级公开课。
群策群力 新老结合
语文教研组的主业就是教学教研,这是一项琐碎又寡淡的工作,需要老师们日复一日地重复工作,在这种重复中不能遗漏任何细节。城关镇中语文组的老师们没有在这种重复工作中丧失热情。
新学期开学以后,教研组的老师们就立刻开展了第一次教研活动,将本学期的备课模式定为集体备课、资源共享、个人加减、课后反思——先由1人主备,然后大家集思广益,共同修改。老师们充分发挥教研组的 “群研智慧”,制订出一份更加完善的课时教案,然后制成简单的课件,在语文教研组共享资源。在共享资源的基础上,每个老师还会根据自己班级的情况,对教案进行个性化修改,课后对感觉不好的地方继续修改。语文教研组组长朱建伟说:“备课中,我们尽可能考虑详尽;课堂上,我们时刻牢记‘以人为本,服务学生’的理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把学生的热情调动起来,老师的工作就不会陷入枯燥。”
城关镇中语文教研组现在以中年教师为主力。为了避免教学力量“青黄不接”,语文教研组未雨绸缪,积极开展以老带新的青蓝工程。老教师上示范课,新教师上汇报课,推门听课活动也开展得如火如荼。语文教研组还专门为新教师录像,方便老师回顾自己的教态和教学语言,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进步的细节。
三大基础工程
贯穿语文教学
写字教学、经典诵读、名著阅读是城关镇中语文教研组的三大语文教学基础工程。在一手好字即将成为稀缺资源的今天,城关镇中语文组依然要求学生坚持练字,每节语文课前,老师们都坚持用1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练字。课前练字不仅能够提高学生书法水平,还能让学生快速静心,集中精神。学生们看到自己的字一天比一天好,自己也乐在其中。写字教学不仅仅是为了考试时的卷面得分,城关镇中连续两届代表漯河参加河南省说文解字大赛都取得了冠军,这充分说明写字是一种凸显素养的能力,语文组老师们的坚持也得到了肯定。
《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播让传统文化成为街头巷尾的热议话题,而经典诵读正是城关镇中语文组坚持多年的教学方针。除了让学生学习课本基础教材,老师们还会给学生补充优秀的传统诵读篇章。开学以后,老师们多次组织学生观看《中国诗词大会》,再次激发了学生们对传统文化的热情,不少学生都对腹有诗书气自华的选手格外敬佩。
一个综合素养很高的学生应当是学贯中西的。在发扬传统文化的同时,语文组的老师们也积极推荐世界名著给学生阅读。在每周的阅读课上,老师们不仅给学生们推荐好书,还会跟学生们一起读书。学生可以在学校图书借书看,也可以自己带书看。虽然只是一节课的时间,但这节课却成为学生和老师难得的共读时光,因此特别受学生欢迎。
热爱文学 感染学生
想要教好语文,老师们首先要热爱这门学科。城关镇中语文教研组的老师很多都是资深文学爱好者,自发参与了很多文学组织。他们博览群书,笔耕不辍,诗词歌赋都信手拈来。
组里的冻俊红老师是市诗词协会的成员,无论是古诗词还是现代诗歌她都十分感兴趣。她经常利用假期参加市诗词协会的活动,坚持创作诗歌作品;语文组还有三名喜欢读书的老师是水韵沙澧读书会的成员,其中王春红老师的多篇作品见诸报端。教研组长朱建伟还参与编撰了《河南中考作文命题分析与预测》等热门教辅图书。老师们对文学有发自内心的热爱,这种热爱在课堂上也感染着班里的学生们。朱建伟说:“语文教学其实是一个系统的工程,读书、写作谁也离不开谁。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让学生用自己手中的笔去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
在城关镇中语文教研组,25位老师汇聚在一起,凝心聚力为学生默默耕耘,充分体现了“一加一大于二”。他们热爱文学,更热爱教学。他们无私奉献,他们桃李满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