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17年,是党的十九大隆重召开之年,也是“十三五”的关键之年,在漯河,同时也是实施六大攻坚任务的深化之年。
2017年,漯河日报社水韵沙澧读书会将更加振奋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市委七届二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党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具体要求,读好书、扬正气;学精典、抓活动;接地气、写美文,以高度的道路自信、文化自信迎接党的十九大召开。敬请关注。
■本报记者 左素莉
三月轻启,春光正新。满树繁花笑春风,一枝一叶也倾城。
3月4日,水韵沙澧读书会2017年第一期中原大讲堂·沙澧讲堂开讲。知名专栏作家、心理咨询师、电台情感节目主持人叶倾城应邀莅漯,作题为《左手梦想 右手生活》的三月女人节专题报告,分享她的生活感受和人生智慧,知性的气质、女性的优雅、丰富的内蕴,熔铸成为生命的无限风光,惊艳了这座春日小城。
叶倾城原名胡庆云,1995年开始从事文学创作,是《读者》签约作家,著有《爱是一生的修行》、《倾城十年》、《情感的第三条路》、《爱与不爱都是事儿》、《一杯闲半生愁》等多部散文集,《原配》、《心碎之舞》、《麒麟夜》等多部长篇小说,还推出译作《走出非洲》等,推出最新作品集《爱我少一点 爱我久一点》、《三十八周零四天》,正在投拍中的电影《如果爱上我的青春》,她担任独立编剧。
叶倾城说:“人的一生是一个寻找平衡的过程,在梦想与生活之间寻找平衡,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地把梦想打破,梦想受到挫折,也许能给你更多,让你明白有些梦想是不切实际的,失败了,也要活出热情和尊严,属于你的梦想要在痛苦中实现。”
叶倾城说,梦想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事业梦想,一部分是爱情梦想。对待事业,要像男人一样思考,像驴一样工作。社会像个超市,并不因为你是女性,就给你一个特惠价,你要付出的价格和男人一样。而且你还要生儿育女、美容健身,有些人可以两全,大部分人做不到。怎么办?一定要记住:不管你选了什么,都是对的,都可以做到最好;不论你选了什么,都不要抱怨,不要说孩子耽误你追求事业,也不要说事业影响你谈恋爱。这是你自愿的选择,欢喜做,甘愿受。
叶倾城说,爱情为什么对我们重要?为什么要结婚?好的婚姻能满足我们的许多需求,经济的需求、照顾的需求、生育的需求,一起照顾孩子、一起照顾老人、互相陪伴等。而好的婚姻之前要有好的爱情,好的爱情如同布施:颜施,给予好脸色;法施,有道义;财施,给予金钱;无畏施,给予你面对困难的勇气。如果遇到一个人,能给予你这些,就跟他在一起吧。在感情中要学会“建立规则”,两个人在爱情之中,要适应对方,磨合形成新的行为、习惯、语言方式等生活模式,一旦触犯,对方就会感觉不适应,于是感情就趋向负面,同时也要忍受这种模式对自己造成的不便。
叶倾城说,爱不是你播种就会有收获,那么如何面对失恋?要当断则断,不要过度自责,也不要因此失去爱的能力。要学会爱,爱父母、爱孩子、爱配偶,不问收获地付出,信守承诺,成为一个人格相对完整的人。
在谈到婚姻时,叶倾城说,人生来弱小,才需要组成团队搭伙过日子。这个团队要出去打“小怪兽”,要买房子、共同养育孩子、照顾老人,有时候两个人之间也会吵架、不和谐。婚姻幸福的要诀是有一颗平常心,不要因为男人婚后一些变化而感到失落;不能一说结婚就放弃对自身的要求,要注重沟通,还要讲究方式方法。有句俗语说:上床夫妻,下床君子。作为中国的传统美德,夫妻之间相敬如宾是有道理的,生活中要保持克制、礼貌,尊重对方。
谈到孩子、朋友、父母、爱好时,叶倾城说:“谢谢你们来到我生命里。”她说,女人一定要有朋友。很多中国女性,只在婚前有闺蜜,婚后呢,就把注意力全部转向家庭,这是不对的。尤其是孩子长大以后,如果没有朋友会很寂寞。很多母亲把孩子当成闺蜜,但孩子有孩子的生活,所以,一定要有朋友,要到老都有人能陪你逛街聊天,诉说心事。哪怕你已经老了,宁愿对着朋友抱怨儿媳妇,也不要对着儿子抱怨。同样,女人一定要有爱好,是家务之外、生活之外、家庭之外,属于你自己的东西,属于你灵魂的东西。你累的时候,它给你安慰;外面太吵,你有地方躲。你能通过爱好结交同好的朋友,也能从中获得成就感。
叶倾城说:“说到事业、爱情、婚姻,我们当然希望都能圆满,但人生会有很多缺憾,会有各种各样的挫折,我有句诗送给大家,‘不是人间遭离乱,哪得天涯惯看山’,这是一位经历过抗战的老太太在回顾一生的时候写下来的。我们生活在和平盛世,无论什么挫折,都不可能比遭遇战争、面对生离死别更大,那么,我们能不能学学她的豁达呢?人生可以不完美、不圆满,但是,要感谢拥有的一切。”
当被问及为什么会起“叶倾城”这个笔名时,叶倾城说,刚开始,笔名为叶青,后来就想,一片绿叶也可以倾城,人不倾城,字也要倾城,就改为了叶倾城。
当被问及发表第一篇文章时的感受时,叶倾城说,1994年,她结束了懒散而又混乱的学生生涯,开始在机关做公务员,并继续做文学梦,下班以后,开始拼命写,然后四处投稿,但投出去的稿子都石沉大海。写了一年,将近放弃的时候,收到了《知音》编辑的电话,说她的文章发表在1995年7月23日的《知音》杂志上了。在下班路上,叶倾城买下了一本《知音》,那种既惊喜又害羞的心情,很难形容。拿着杂志,惴惴不安地走,好像所有过往的人都知道这件事,于是羞于抬头,却又很想大声说出来:“你们看呀,这文章是我写的。”
当被问及写作给她带来了什么时,叶倾城说,首先是快乐,自己这么一个爱说话的人,有了渠道,可以自由地说。写作还带来了经济福利,结交了很多文友,带来了成就感,一两年写一本书,就像一个农民收获了一季庄稼。她很高兴选择了这一行,它给自己的,比自己给它的更多。
当被问及上升阶段都看哪些方面的书籍时,叶倾城说,刚开始阅读时有什么书看什么书,后来发现知识欠缺,就开始背诵古典诗词,从事写作,传统文化绕不过去。她喜欢看民国时期的散文,看作家老舍、胡适等的文字;也看西方作家的作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更偏爱俄罗斯作家的作品,他们笔下人类的苦难令人心悸;也喜欢法国新小说,对人性、对情感极细微的剖析,对心理学和哲学方面的书籍也很感兴趣。
当被问及写小说、散文的心得时,叶倾城说,散文自由度比较大,多少心事都可以写在里面。写小说,她还是坚持传统写作观,认为必须有故事,而且好故事就是一切。年轻的时候,时间多,就写写小说。有了孩子,时间散碎,就写散文,随时随地都可以写,既是创作,又是日记,让自己一天也不白过。
当被问及理想的生活状态时,叶倾城说,她认为现在的状态就很理想,身体健康、经济状况良好、母亲陪着自己、孩子慢慢长大、有写作能力,还能出去看看山水。这些都是命运给予的礼物。
一位读者问,找对象是找自己爱的,还是爱自己的?叶倾城说,可以找互相喜欢的,或他爱你比你爱他多一点的,不能多太多,会失衡;或者跳出爱与不爱,爱情是会消失的东西,人品、性格比爱不爱更重要。
报告会结束后,很多读者表示,叶倾城虽然是知名作家,但是没有架子,真诚谦虚,优雅从容,充满人生智慧的报告如同一团团火,传递温暖的同时,也点亮了听者的心灵之灯,照亮了前行的路,更深刻体会到了生命的旅程里浓郁醇厚的幸福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