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是第54个“学雷锋纪念日”。目前,我市已建成“文明使者”志愿服务站134个,学雷锋志愿服务点38个,全市各级各类志愿者已达22万多人,学习雷锋精神蔚然成风。这些志愿者和其他雷锋精神践行者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以实际行动帮助他人,倡树文明新风。
王亚茹:爱心粥屋的义务管家
□文/图本报记者朱红22岁的王亚茹,毕业于郑州财经学院会计专业。别看她小小年纪,却是滨河路爱心粥屋的义务大管家,她义务为粥屋做“会计”已经三年了。
3月4日,王亚茹告诉记者,2013年冬天,她参加了一起看望孤寡老人的活动,这次活动触动了王亚茹的心灵。从
此每逢节假日,她就跟随妈妈到爱心粥屋帮忙,并从此加入了志愿者队伍。
2015年,王亚茹毕业后回到漯河,一直在滨河路爱心粥屋当志愿者,并担任爱心粥屋的财务管理员。她每天早上6点就到达爱心粥屋,把爱心粥的饭菜情况、志愿者工作服务情况、就餐人数等写在黑板上
公布出来,同时还要公布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所捐的善款或物资,让粥屋的运营情况特别是经费使用情况公开透明,接受社会的监督。
为了能够让爱心粥屋可持续性发展,爱心粥屋发起了“每日一善”爱心捐款活动,所有善款都由她每日收取。“每天公布现金捐款和微信红
包金额,每月初对上个月的开支明细、就餐人数、志愿者人数等进行总结。事虽琐碎,但我感觉很充实,几年来这成了我每天必须要做的事情。”王亚茹说。
除此之外,王亚茹有空就会跟其他志愿者一起做志愿服务。2016年5月,第十四届中国(漯河)食品博览会开幕,
王亚茹与粥屋两位志愿者一起在会展中心设立一个免费茶水供应服务点,并为游客提供指引和讲解,游客们纷纷为她们点赞。
两年来,王亚茹经手管理的各种善款近10万元,累计为1万多人次提供了免费的爱心粥、馒头、小菜、油条等早餐,从来没有出过差错。
吕天河、杨桂兰:一对老夫妻两个好义工
□文/图本报记者张玲玲对于72岁的吕天河和杨桂兰夫妇来说,每逢周六就像上班一样,早早地来到市区烟厂花园,参加当天的义工活动:杨桂兰负责理发、收拾整理工具,吕天河负责登记、记录活动的相关情况。尽管参加义工活动很辛苦,但夫妇二人却乐
此不疲。“帮助别人,快乐自己。”这是夫妇二人共同的信条。
3月4日,恰逢周六。上午8点之前,吕天河夫妇就来到召陵区天街桥办事处漓江路社区居委会,将理发、义诊等需要的工具,拿到活动场地,为活动做准备。“他们两口子很
热情、主动,每次来参加活动总是来得早,走得晚。”天桥义工苏永福说。
“我开始做义工时,其中一项服务内容是理发,但我不会,就摸索着学习。”杨桂兰说,从不会理发到一步步学会理发,再到如今有人指定要求她理发,她的理发技艺越发娴
熟,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理发经常弯着腰,她一站就是半天,累得回到家就躺床上了。”吕天河说,老伴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2016年12月份在医院治疗了一个月,但出院后没多久她就又来参加义工活动了。“帮助别人,快乐自己。这么多年来,我已经习
惯了。”杨桂兰说。
除了每周六例行的义工活动,杨桂兰夫妇平时也经常参加公益活动:上门给老人理发、去敬老院看望老人……“帮助别人时,自己得到了锻炼,收获了快乐,结交了朋友。所以,参加志愿活动是件快乐的事。”老两口笑着说。
刘小珍:牢记雷锋精神帮助更多人
□文/图本报记者于文博雷锋精神在人们的心中深深扎根,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在生活中,刘小珍也是一位“雷锋”,她充满热情、乐于助人,参加了无数的志愿活动,用实际行动帮助那些需要
任。作为一名志愿者,只要能给别人带来帮助,自己心里就感到满足和快乐。“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刘小珍说,以后,她也会积极参加各种公益事业,牢记雷锋精神,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的人。
刘小珍今年44岁,她言语质朴,待人热情。刘小珍说,三年前,她在朋友的介绍下,真正接触了公益事业。三年来,她曾经数次到福利院、特殊学校等地送爱心,还参加了
多次为环卫工送水、为患病市民义卖筹款等活动。
“最近,我们为患病的王丽娜举办了爱心义卖活动,这个活动让我有很多感触。”刘小珍说,“王丽娜本身就是一名志愿者,平日里热心帮助他
人,在她生病有困难的时候,大家也纷纷关心她,尽己所能的帮助她,这让我感到特别温暖,也特别感动。”
刘小珍告诉记者,从王丽娜身上,也从其他志愿者身上,她看到了一个志愿者的责
崔敏:在无声世界里默默坚守
们学说话、练习发音,带孩子们做游戏、做运动。“也曾因孩子拉裤子、哭闹烦恼过,也想过要放弃,但看着孩子无辜的眼神,还是坚持了下来。”崔敏说,这些孩子跟正常孩子不一样,需要老师付出更多的热情和耐心。
□文/图本报记者朱红崔敏是郾城区特殊教育学校聋儿的一名语训老师,2009年进入学校。在校其间,有的老师因跟孩子交流太难而离开,但崔敏坚持了下来,一干就是七八年。不仅如此,崔敏也经常参加志愿活动,服务他人,快乐自
己。每当在街头遇到聋哑人,崔敏都会上前交流,为他们提供帮助。其他地方有需要时,她还经常义务提供手语“解说”。
崔敏说,在工作的这几年中,她每天都和孩子们在一起,帮孩子们洗脸、梳头、戴助听器,教孩子
假期时,一些家长没办法带孩子,崔敏就经常将孩子带回家里。她的家就像个幼儿园,经常是带着自己的孩子和这几个多出来的“儿子女儿”一起玩。
从2009年到现在,崔敏共教会105名聋儿学会了说话。不仅如此,这些孩子还
变得懂事了,有的还学了一些舞蹈、美术等特长。
“每当看到聋儿康复,走进普通学校的大门,我就发自内心地开心。学雷锋,就是要帮助他人。我会在无声的世界里一直坚守下去,带领更多的聋儿走出无声世界。”崔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