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教育视窗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7年4月19日 星期

甘于奉献 忘我工作
郾城区“十佳师德标兵”系列报道之七

——记郾城区新店镇第三中心小学校长王红伟

■文/图 本报记者 李 丹

郾城区新店镇第三中心小学校长王红伟,曾获评河南省农村骨干教师、漯河市优秀教师、漯河市模范班主任。作为一名平凡的基层共产党员,王红伟身上闪烁着宝贵的党性光辉,他以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谱写出一首生命不息、奉献不止的人间赞歌。

扎根农村 心系教育

1995年,师范专业毕业的王红伟毅然回到了家乡,走上讲台,开始了他的教育生涯。2002年,务实肯干、业绩突出的王红伟被任命为新店镇第三初级中学校长。当时,由于大量生源外流,学生人数锐减,教师思想波动较大,王红伟多次深入教师家中,与他们耐心沟通,做教师的思想工作,稳定教师队伍。随后,他又带领学校班子成员到村民家中,向家长宣传学校的办学理念、教师队伍配备等,挽留了大部分生源。

2010年,郾城区教体局经过慎重考虑,结合学校实际,把新店镇第三初级中学作为第一批试点单位,改制为寄宿制小学,并利用暑假对学校设施进行了大整修。工程完工时,暑假也将结束,开学在即,为了能将辖区四所小学的高年级并入新店镇第三初级中学校园,成立新店镇第三中心小学,王红伟迎难而上,一方面积极与辖区七个村“两委”协商,尽快完成合点布局、学生分流工作,另一方面耐心做教师思想工作,引导教师尽快适应从“中学”到“小学”的变化。

当年,学校完成从中学到小学的过渡后,教师没有一个流动的,保证了教师群体的稳定性,也保障了学校的长远发展。

科学管理 培养英才

工作中,王红伟不畏困难,不讲条件,亲力亲为,带领班子成员和全体教师,一起清理校园内的建筑垃圾,打扫寝室,整理教室。大家用没日没夜的四天劳作甚至一天只能吃一顿饭换来了正常开学。新学期,学校迎来了二百八十名寄宿小学生。开学当天,整洁的校园、干净的宿舍、营养卫生的伙食、井然有序的教学工作,得到了区教体局检查组的一致好评。

在王红伟的努力下,学校还收回了对外承包的食堂,改为自主经营,由学校派专职人员到蔬菜批发中心采购原料,既保证了蔬菜的质量和多样性,又降低了食堂的经营成本,极大地提高了伙食质量,为学生提供了安全、营养、卫生的饭菜,实现了让学生既吃饱又吃好的目标。

学校还制订了教师绩效工资量化方案、教师以老带新制度、班主任培训制度、学生行为一日常规等一系列具有本校特色的管理制度。学生每周到校前都会搞好个人卫生,带上一套换洗的衣服。校园内,学生餐前排队洗手,就餐安静,就寝迅速。见到外来人员,学生会主动问好,彬彬有礼,落落大方。每当有人来到学校,看到学生这些良好的行为习惯,都会赞不绝口。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的背后,是全体教师尤其是班主任的辛勤付出,也饱含王红伟对学校管理的执着。

心怀教育 无私奉献

由于学校师资力量不足,王红伟主动要求压担子,让教务处给他分课,在繁忙的学校管理工作之余,担任三年级的语文课。每天早上,王红伟总是早早起床在校园里巡视一番,再到寝室查看学生起床情况,督促陪寝教师帮助学生整理内务、打扫卫生。早自习时,王红伟的身影又出现在教学楼里。白天备课、上课、批改作业,放学后,他还要检查学生的就寝情况、处理突发事件等,等到忙完这一切时,校园里早已漆黑一片。

王红伟的辛劳付出使学校管理井井有条,但常年的操劳也让王红伟的身体素质不断下降。2015年3月,王红伟看着体检报告中的“癌”字,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在这种情况下,他忍着悲痛的心情,不忘向上级领导请假,把学校的事情做了简单安排后才去省城做手术。在他术后住院期间,同事纷纷打电话表示想到郑州看望他。尽管他也很想见见同事,但他怕耽误学校工作,就坚决拒绝了同事们的请求。

出院仅半个月,闲不住的王红伟放不下倾注了自己心血和汗水的学校,十分想念同甘共苦多年的同事们,毅然回到工作岗位,继续工作。他认为,有事干比闲着强,心中有追求,精神才不会空虚,才能与疾病抗争。同事们对王红伟的返校很是意外,更多的则是感动和敬佩。他的忘我精神和高尚师德,感动了全体学生,激励着全体教师奋勇向前。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漯河日报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