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左素莉
15年,不断成长的中国(漯河)食品博览会硕果满枝。
食博会打造了漯河崭新形象:城市环境更优美,设施更加完善;市民素质更高了,为办好食博会争做贡献;城市“窗口”更靓丽,为城市加分添彩。
城市面貌大改观
“碧水映新城,绿意正盎然,满城皆飞花,人如在画中。”一位参加食博会的客商对我市的环境赞叹不已。
2007年6月,我市启动了沙澧河综合开发建设工程。该项目是集防洪、园林绿化、市政建设、文化事业发展、居民生活条件改善和生态治理为一体的综合性工程,通过实施以河堤加高、河滩综合整治、拓宽“两河”水面、沿河道路建设以及绿化美化等为主要内容的重点工程,把沙澧河打造成独具滨河特色的风景长廊、生态长廊、文化长廊和休闲长廊。如今,沙澧公园已经成为我市一张靓丽的名片。
2007年,我市提出“五城同创”目标,开展持之以恒的创建活动,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关乎民生的建设改造步伐加快,先后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森林城市、首批“河南省最佳宜居城市”称号,获得了全国文明城市提名,我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已经顺利通过公示。从2012年开始,我市新建、改造城区道路124条,新建垃圾填埋场二期、污泥粪便处理厂等一大批环卫设施;新建公厕近300座,如厕难问题基本解决;市区10个老旧农贸市场全部进行了升级改造,市区260多条背街小巷全部进行了改造并安装路灯,市区730多个老旧小区全部进行了改造;强力推进城市园林绿化和专业化养护,已建成17条城市景观大道,人均公园面积达到13平方米,城市绿地率达到34.9%,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0.1%。
市民素质大提升
近年来,我市以迎接节会为主线,深入开展全民守礼等市民素质提升行动,广大市民的素质不断提升,讲诚信、讲文明、守礼仪蔚然成风,文明的市民让城市形象更美好。
2000年以来,为树立先进典型,弘扬时代新风,构建和谐漯河,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委联合多部门开展了月评“十佳市民”活动,一大批来自各行各业的道德模范和先进人物汇成一股强大的精神洪流,感召更多的人乐善好施、扶危济困、敬老爱幼、见义勇为、爱岗敬业。截至2016年年底,全市累计评选出2100多名“十佳市民”及“感动漯河年度人物”。如今,月评“十佳市民”活动已成为漯河精神文明建设的一张名片。
近年来,我市深入开展全民守礼行动,把全民守礼行动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载体,实行“五礼”并举,即守敬业之礼,建设敬业机关;守诚信之礼,建设诚信企业;守崇德之礼,建设崇德校园;守友善之礼,建设友善社区;守孝贤之礼,建设孝贤村庄。通过开展全民守礼行动,全市党员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担当意识进一步增强,市民素质大幅提升,企业诚信经营成为风尚,农村和谐稳定。
我市切实加强市民文明行为规范教育,编印《漯河市民文明行为养成教育通俗读本》18万册,免费发放到社区和各级、各类文明学校;举办“道德讲堂”,对社区居民、商户、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进行道德教育。我市还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目前,全市共有备案登记的志愿服务组织950个、注册志愿者14.3万人,建成“文明使者”志愿服务站134个、学雷锋志愿服务点36个。我市为优秀志愿者和志愿服务团队免费办理保险、公交卡,极大地调动了社会各界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积极性,带动提升了全体市民素质。
城市“窗口”更靓丽
举办食博会以来,我市“窗口”单位切实提高服务水平,采取多项便利措施,竭尽全力为参会客商提供优质服务,城市“窗口”更加靓丽。
第十五届食博会还没有开幕,漯河火车站就对周边环境进行了集中整治,并在车站广场显示屏上播放食博会宣传标语,并设置了宣传板面。(下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