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水韵沙澧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2017年5月9日 星期

读书的三种境界


■李树友

在阅读宋词过程中,我注意到三首宋词与众不同,其中的名句不仅被近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引用,并巧妙地演变为“三种境界说”,而且被后人津津乐道。

第一首:晏殊的《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其中“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为第一境界。

第二首:柳永的《凤栖梧》: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其中“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为第二境界。

第三首:辛弃疾的《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峨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其中“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为第三境界。

一般读者的关注点往往到此为止。实际上,王国维下边还有两句话非常重要。一句是“此等语非大词人不能道”。不用说,这是对晏殊、柳永、辛弃疾三位词人的高度评价。还有一句“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遽”的意思是匆忙。整句的意思是,匆匆忙忙这样理解以上三首词,恐怕晏殊、欧阳修等诸位大家是不会允许的。

从此节词话来看,王国维的确没有按照词的原意来理解,只不过自己读词之后,自作主张地将自己的发现与其连接在一起,但却有了新的妙处。所谓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也是这个意思。

王国维从三首词中各拈出一句,连接在一起,就赋予了深厚的哲学思想,词的深意,也是人生的慧言。

三句词话,乃是三种人生境界。这样的人生境界乃是一节比一节有所提高,一节比一节有所深入。

在繁杂的生活中,能够体悟出这三种境界,能够通过此三种境界的,往往是智慧之人,并能够宽容豁达地面对生活。

王国维如此读宋词,活学活用宋词,对我们解读宋词也是一种启发。

《人间词话》的中心论题是“境界说”,典型地表现在三种境界的论述。

诗无达诂。王国维的“三种境界说”,既是治学理论,也是艺术创作规律,还是读书理论,可以指导我们读书。

先说作为治学理论,应该怎样理解三种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的《蝶恋花》原意是说,“我”上高楼眺望所见的是更为萧飒的秋景,西风黄叶,山阔水长,案书何达?王国维将此句解成了做学问成大事业者,首先要有执著的追求,登高望远,瞰察路径,明确目标与方向。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蝶恋花》中的最后这两句原意是表现作者对爱的艰辛和爱的无悔。若把“伊”字理解为词人所追求的理想和毕生从事的事业,亦无不可。王国维则别有用意,以此两句来比喻成大事业、大学问者,不是轻而易举,随便可得的,必须坚定不移,经过一番辛勤劳动,废寝忘食,孜孜以求,直至人瘦带宽也不后悔。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梁启超称辛弃疾《 青玉案》“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这是借词喻事,与文学赏析已无交涉。王国维已先自表明,“吾人可以无劳纠葛”。他以此词最后的三句为“境界”之第三,即最终最高境界。这虽不是辛弃疾的原意,但也可以引出悠悠的远意,做学问、成大事业者,要达到第三境界,必须有专注的精神,反复追寻、研究,下足功夫,自然会豁然贯通,有所发现,有所发明,就能够从 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

古人治学讲究厚积薄发,所以第一阶段,重点在于“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是看,要博览;其次的阶段就是要思考,《论语》中讲“学而不思则罔”,看了那么多东西,就会互相比较,和自己的经历比较,就有所得,就外显“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然而,最终的成就要返璞归真,也是《大学》中说的“在明明德,在止于至善”,也是《老子》中的“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学习的最后是体悟自然的规律,顺应于这个规律——随心所欲不逾矩。

窃以为,这三种境界同样适用于艺术创作。在艺术创作实践中,诗人往往要经过高瞻远瞩、探索规律的准备阶段,覃思苦虑、孜孜以求的实践阶段和不断追求、迈向成功的收获阶段。

而作为“读书理论”,我们应该怎样理解这三种境界呢?

第一种境界形象地概括了我们面对林林总总的书籍时的精神状态。爱读书的人都有这样的经历,站在琳琅满目的书架前,不知该究竟如何下手,往往处于“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之苦闷状态。此时千万不可茫然失措,一定要理出头绪,根据自己研究的方向和兴趣爱好按需所取,从最基础的书读起,循序渐进,扎扎实实,读一本是一本,读一本有一本的收获。那种抓起一本书翻翻就扔下的浮躁情绪是读书之大忌。

第二种境界是说读书时一定要专心致志、心无旁骛,要肯于吃苦。要具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心理准备和坚韧不拔的韧性。读书并不轻松。首先要同自身的惰性做斗争,有“板凳坐得十年冷”的精神。“书山有路勤为经,学海无涯苦作舟。”只有勤奋和吃苦,才能学有所成。读书没有捷径可走,那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人,不是真正的读书人,一辈子在学问上也难有成就。

第三种境界是指读书的收获。在读书的小道上艰难跋涉的最终结果,是科研的硕果、实验的成功、论文的发表,是种种外人体会不到的喜悦。如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充满了苦与乐。读书有苦也有乐,吃苦在前,乐在其中矣。

读书的三种境界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第一种境界是读书的准备,第二种境界是读书的过程,第三种境界是读书的结果。准备要充分,过程要勤奋,结果才会圆满。三者的有机结合,将引领我们走向读书的新境界。


上一篇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漯河日报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