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丽娟
通 讯 员 孙海强
日前,一起利用科技手段实施计量作弊的案件处理终于绾住了“疙瘩”。可是,本案负责人——市质监局稽查大队队长姚帅心里并不轻松。其中原因,还得从今年春节的一次执法说起。
在这次执法活动中,姚帅带队负责检查市区内的某大型农贸市场。当他们携带5公斤的砝码检查至一家活鸡店时,发现一台正在使用的电子秤“跳”出了5.52公斤的计量数值。根据办案经验,姚帅立刻警觉起来,他一把按住了电子秤,招呼店主离开秤台。店主关闭电子秤,并要求重新检测。原地启动、重新检测,电子秤上竟神奇地显示出5公斤,再查还是没问题。店主得意地笑了。
明知有“猫腻”,但又拿不出证据,这让从事质监执法工作十多年的姚帅颇感棘手。这时,现场指导办案的该局副局长陈四新提出了可行方案:“该秤有作弊嫌疑,暂扣处理!”
在该局的周例会上,此事成了大家热议的焦点。有的说,案件不大,“冷处理”算了;有的担心,本市没有破解利用电子秤电脑主板作弊的能力,找证据可能要花不少钱。然而,该局党组一班人态度明确:为了维护消费者利益,我们必须弄个明白,花再多的钱都划算!
很快,姚帅联系到了这台秤的生产厂家,并携带封存好的电子秤启程上路。两天后,厂家实验室出具的检测报告显示:“该电子秤电脑主板程序发生人为改变,已植入了计量作弊程序”。此次检测共花费2000多元。
在铁的证据面前,活鸡店店主低下了头,表示愿意依法接受处理。案审会上,该局做出了没收该台作弊电子秤(价值200多元)的处理决定,并要求该农贸市场管理人员加强计量日常管理,加强对商家的诚信教育。同时,向全市农贸市场免费赠送了30台公平秤,方便消费者及时维权。
本案处理完结,他们的反思并没有止步。该局党组考虑到以前工作中存在的“紧盯大案要案,轻视小微案件”、“过度考虑执法成本”等情况,专门进行了“严格质量执法 增强群众‘获得感’”系列教育,把全局执法人员的思想紧紧定位在“为民执法 全心维权”上。他们还进一步完善了执法人员学习日制度,增加了相关知识的学习比重,以提高打击高科技违法行为的能力。同时,增加日常消费品等领域的执法检查频次,加大检查力度,并借助媒体普及识假防骗维权常识。
据该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年初以来,该局办理的小微质量案件数量同比明显减少,“12365”热线的质量投诉数量也呈下降趋势。
编后语:2000:200,看似不划算,实际赚大了。
面对一台有作弊疑点、价值200元的电子秤,市质监局执法人员没有简单地一扣一罚了之,而是花费2000多元远赴厂家弄清了作弊的套路,让不良商贩受到了处理。同时,举一反三,采取多项措施,扩大执法效果。这样的执法,不仅划算,更值得点赞!
一个案件一堂课。在日常工作中,各执法部门面对不同的执法对象和花样不断翻新的违法行为,如何执法才算尽职尽责?如何执法才能达到最佳效果?这就需要各部门不断地在执法实践中研究探讨、总结提升。从这个层面讲,市质监局这次执法,无疑是给各执法部门上了生动的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