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鹤琦
通 讯 员 姜科峰
站在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新起点上,源汇区把脱贫攻坚作为政治责任、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牢牢抓住“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四大核心问题,强力攻坚突破,谱写了一曲脱贫攻坚的新乐章。
做精做实
摸清贫情“开药方”
“这次扶贫方法的调整,我很满意,实现了我的意愿!”日前,源汇区问十乡周庄村贫困户谭松文感慨地说。谭松文孤身一人又身体不好,以前,村干部想对他实施社保兜底帮扶脱贫,而他却更愿意靠养殖项目脱贫。在核实阶段,区领导得知消息后亲自到谭松文家中了解情况,按照谭松文的意愿重新制订了切合实际的帮扶措施。
精准扶贫的前提是精准,成败也在精准。源汇区采用最“笨”的办法,让干部到老百姓中间去,实打实摸家底,面对面查穷因,围绕“精准”做文章。
在贫困户精准识别上,该区通过入户调查走访、看家庭基本生活设施、算家庭收入、比左右邻居等方式,严把贫困户申请关,并通过“四议两公开”的形式,接受各方监督。在建档立卡中,严格按照贫困底数清、致贫原因清、脱贫需求清、帮扶措施清、帮扶责任清、脱贫时限清的要求,逐户逐人录入数据,建立档案,填写精准脱贫明白卡和扶贫手册,做到一户一档一卡一册。
因户施策
倾力帮扶“拔穷根”
精准脱贫,不落一人。源汇区在扶贫攻坚中,紧紧围绕增加贫困户家庭收入和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强力实施“六大扶贫行动”:产业扶贫行动、转移就业扶贫行动、基础设施扶贫行动、教育扶贫行动、健康扶贫行动和社保兜底扶贫行动。
目标就是动力,思路决定出路。在具体实施中,源汇区坚持因村制宜,一村一品,一户一策,采取“合作社+贫困户”的合作帮扶、“种植大户+贫困户”的托管帮扶、“到户增收直通车”、“单位+贫困户”的结对帮扶等模式,为每个贫困户找寻脱贫增收门路。
培育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百姓,源汇区产业扶贫成效尽显。大刘镇蔡庄村蔬菜大棚设施农业扶贫项目、问十乡西师村小辣椒特色种植扶贫项目、空冢郭镇前朱村优质品种羊养殖扶贫项目等,受到了当地贫困户的广泛欢迎。
与此同时,源汇区协调各部门,多措并举,实施转移就业、教育脱贫、医疗卫生脱贫、低保保障脱贫等各类帮扶措施,开创出脱贫举措精准、政策措施全面落实的良好局面。
既要真扶贫,更要真脱贫。在实现精准退出中,(下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