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家周刊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7年6月13日 星期

建设特色小镇不只是盖楼卖房


近年来,我国特色小镇建设步伐逐渐加快,一些特色小镇已成为地方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重要载体。不过,中国经济信息社近日发布的一份《全国特色小镇培育建设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指出,当前一些地方对特色小镇的内涵和发展理念缺乏正确认识,存在借特色小镇之名行房地产开发之实的现象,特色小镇建设正成为个别房地产企业新的“掘金点”。

当前我国的特色小镇包括特色小镇和小城镇两种形态。前者是指聚焦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集聚发展要素,不同于行政建制镇和产业园区的创新创业平台;后者是指以传统行政区划为单元,特色产业鲜明、具有一定人口和经济规模的建制镇。

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产业所所长荣西武看来,特色小镇对于大量农业富余人口涌入大城市将起到“蓄水池”分流作用,不仅可以有效降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统筹城乡发展,也是破解大城市交通拥堵等城市治理难题的现实选择。特色小镇还是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载体,是破解我国城乡二元结构、促进经济结构转化和新旧动能转换、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项有效尝试。

根据中央部署,有关部门和地方先后制定了特色小镇建设的相关政策。根据《报告》,截至今年1月份,全国共发布特色小镇相关政策105个,其中有21个省(区、市)、33个地级市发布了特色小镇相关政策。自去年首批特色小镇名单公布和相关政策发布以来,已有多家房企发布了小镇战略,陆续有万科、绿地、碧桂园、美好置业、南山控股等上市公司披露了涉足特色小镇建设的计划。

《报告》披露,一些地区存在借特色小镇之名行房地产开发之实的现象。例如,在珠三角地区,某房地产企业借助“科技小镇”概念推动产业地产,获得地方政府大量土地资源支持;在长三角地区,一家房地产企业打算在大城市周边打造标准化的“农业小镇”,两平方公里农业区配套一平方公里建筑区,计划承载3万人。

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展规划司副司长陈亚军表示,特色小镇受一些房企的追捧,主要是因为以特色小镇名义向政府拿地成本相对较低,但这和特色小镇建设的初衷相背离。

荣西武分析说,房地产商介入,会使住房成本、土地成本、生活成本、创业成本、融资成本等大幅度增加,客观上将抑制特色小镇的发展。而且,通过盖房建成小镇容易,但产业导入难。房企一般缺乏引入实体产业的资源,也缺乏运营实体企业的经验,而一旦城建起来了,产业却发展不起来,形成不了可持续的产业生态,特色小镇建设就会重新回到出售物业以平衡开发资金的传统道路。

从各地特色小镇建设的进展看,不少小镇依托原有产业优势、历史人文积累和资源禀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发展模式。

“科学培育特色小镇,必须依据产业需要确定城镇规模。”荣西武指出,特色小镇建设应根据产业集聚趋势、规模和用地需求,适度确定城镇规模,避免过去在产业园、大学城和新城建设中出现过多次的“运动式造城”现象。同时,在用地结构上严格控制特色小镇建设中住宅用地的配建比例,并加强对房企主导的小镇规划的系统设计、盈利模式和后期运行方案等重点内容的把关,并建立规划实施的跟踪评估机制。人民网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漯河日报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